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2部分,錦衣當國,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寫完之後,用一個銀盒子將信箋放入,海日古肅聲說道:

“不要怕累死馬,越快送到汗王那邊越好……”

還沒說完,海日古卻盯住了明軍大隊的隊尾,那邊大車的規制和偏廂車有所不同,而且還頗為輕佻的在大車上架了個望樓。

這個大車上雖然也有很高的廂板,但卻沒有什麼釋放火力的洞眼,海日古又是看了一會,轉身說道:

“伊勒德,率你的人,在那裡,就是明軍的隊尾!!”

他指著的,正是虎威軍所在的位置。

七百四十

如果純是天津衛那種四輪大車的話,行軍速度會比現在快三分之一,偏廂車相對於這種四輪大車來說實在是太慢了。

偏廂車也是四輪的,他的廂板要比馬車的車身長三分之一,拉車的馬匹和後面那輛車的馬匹都被廂板遮擋。

廂板上開有空洞,佛郎機炮、虎蹲炮、鳥銃和弓弩都有射擊的位置,甚至還有讓長矛向外戳刺的孔洞,戰時,大車彼此連線,廂板就是木牆工事,敵人在攻近車陣的時候,就會在不同的距離受到各種遠端火力的打擊。

即便是到了跟前攀爬,也會被冷兵器砍殺刺殺,偏廂車在行軍的時候,可以當做裝運糧秣輜重的大車,紮營的時候,也會容易許多,因為大車的遮蔽就是上佳的工事。

偏廂車的確有很多的優點,不過缺點也是明顯,機動力不強,而且太過笨重,硬轅的侷限之處就是拉車的牲畜只能橫排,不能縱列,因為道路和大車的寬度限制,橫排的馬匹也不能太多。

一般也就是兩匹馬,可偏廂車裝載沉重,兩匹馬拖拽並不夠,還需要兵丁推動,這就大大影響了速度。

從山口走出,為了防備在一旁窺伺的韃虜騎兵大隊,明軍也是按照備戰的陣型預備,每輛車前後銜接務求沒有大的空隙,兵卒們上了大車操控武器,這就讓速度變得更慢,

虎威軍的四馬大車則沒有這樣的問題,畜力足夠,馬匹又是精選的壯健馬匹,整體速度要比薊鎮這邊快許多。

王通身為主將,按照規矩要率領直屬部隊走在中間,但虎威軍的隊伍行走速度明顯要比薊鎮的兵馬快不少,在中間速度不一致,反倒會搞亂隊形。

如今敵人窺伺在側,軍陣半點鬆懈也不能有的,亂陣的因素自然要排除,在前隊很容易大隊脫節,在後隊則容易調整很多。

但畢竟速度不一樣,薊鎮兵馬講究的是三日一考,五日一校,也就是三日五日對兵馬進行檢驗,根據考核的結果定出獎懲。

戚家軍軍法嚴厲,這個考核的制度自然讓下面的軍將兵丁用心訓練,但也難免有練得好的懈怠,而虎威軍則是每日訓練不停,想懈怠也不成。

這樣的差異,經年累月的積攢下來,雙方的作風就有了很大的區別,虎威軍的步卒在行進的時候,佇列要比薊鎮官兵整齊,便步的步速也要比薊鎮的兵丁快,步隊、車隊,速度都要高出薊鎮,反倒是馬隊可以做到一致。

兵馬如何,從行軍中的精神風貌就能看出許多東西,這幾日行軍下來,薊鎮上下對虎威軍的看法都是大為改觀,不過也有人以為既然是禁軍,這種樣子本事肯定要比普通的兵馬精通,這也尋常。

……

“伊勒德,明軍的佇列嚴整,這個陣列四個方向,只有後面那裡是破綻,切斷後面那四輪馬車車隊和前面偏廂車車隊!!”

被稱伊勒德的那人,正是先前說“難道就這般放任”的千夫長,聽海日古在那裡說話,他也是凝神細聽,海日古說的很詳細。

“如果能切斷,偏廂車那部分若是來救,我們可以趁勢殺入,將他的陣型弄亂,如果不來救,你可以驅趕後面那部分衝亂前面的車隊,最少我們也可以削弱明軍的一部分力量,去吧!”

伊勒德在馬上躬身聽令,然後一抖韁繩,向著自己的本隊而去,不多時,就看到韃虜陣列某一部分有旗幟急速的舞動,還有軍將大聲的呼喝,大隊騎兵已經是出列,直撲明軍的陣列。

……

敵我雙方都是在彼此的觀察,韃虜騎兵陣列這邊有什麼動靜,明軍那邊也是看的清楚,更不要說在高處的望樓。

蒙古和大明交戰這麼多年,對彼此的軍令和釋出軍令的形式都清楚的很,看到那邊十幾面方形軍旗搖動,這邊已經做出了預備。

在明軍大隊之中,猛地響起了尖利的銅哨聲,馬伕的吆喝馬上在下一刻響起,偏廂車陣立刻停了下來。

偏廂車陣這麼多大車和人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年代小富婆

笑傲網路

蛇女

璇墨

捉鬼班長

旅遊巴士

無上皇尊

暖暖

官道紅塵

泰山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