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5部分,錦衣當國,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也不會用心,索性是扯皮拖欠了起來,不過是一些破落宗室,誰會理睬。
當這個衙門門前求告哭求都用處不大的時候,宗室們的行為開始極端化了,有的人不顧大明律的禁令,偷跑出城去往京師告狀,但拖欠祿米地方上會有各種原因,可違禁出城,卻是大罪,一般都是幽禁,那可就生不如死了。
所以更多的宗室所做,則是去搶掠官府,搶掠官糧……
本以為宗室攻打官府,是第一等大事,卻沒想到是這般的緣由,王通平日裡對這方面關心不多,聽楊思塵娓娓道來,真有些目瞪口呆。
“封地在大同府的代王一系,鬧的最是厲害,他們那一支曾有大會,由壯健者為首,聚眾劫掠軍糧官糧,武宗年派太監查辦,可也無可奈何,說是在搶糧之前,居然有活活餓死病死的,大同知府號稱是喜憂參半,坐在這個位置上有邊貿之利,宦囊不愁,可大同軍鎮,萬事由總兵節制,很難事事順心,還有一樁難處,就是宗室經常會圍攻府衙,甚至會毆打知府,做官是為了尊榮富貴,誰能受得了這個!”
王通搖搖頭,頓了下開口問道:
“宗室鬧糧圍攻官府並不是什麼稀罕事情?”
楊思塵笑著點點頭,開口說道:
“圍攻官府算不得什麼,地方官往往在忍無可忍的時候才會上告,在世宗肅皇帝二十五年,大同有宗室勾結韃靼人入寇,要開門迎韃虜入城,這才是真正駭人聽聞之事,估計這次山西那邊又有訊息過來,可能是地方官不堪其擾了。”
聽到楊思塵從頭至尾詳細解釋,王通只覺得匪夷所思,宗室宗室,都是大明皇朝朱家的血脈,居然活的這般落魄,居然要勾結韃虜攻打軍鎮,王通琢磨了琢磨,把手中的文卷在桌上拍打了拍打,笑著說道:
“原本以為可以藉著查案的苗頭去,看來要換個說法了。”
……
照例,比錦衣衛的訊息玩幾天,太原府知府和大同府知府以及山西布政使司衙門各自上奏,說各支宗室圍攻衙門,在地方橫行不法,搶掠官糧軍糧,請朝廷懲治。
自家宗族照顧不好,朝廷也不願意對外宣揚,實在是丟人的差事,都要低調矇混過去便是,從前小皇帝自己不做主,如今卻要自己操心,這等煩心事,總要找個人來商議,王通自然就是當然的人選。
“陛下,臣也是第一次聽說此事,錦衣衛那邊有呈報,陛下這邊也是看到了,山西宗室也是上疏,說地方上剋扣祿米,導致全家貧寒凍餓,地方上則是上疏說宗室橫行不法,為禍地方,雙方各執一詞,誰是誰非,臣想過去看看再做判斷,到時候再給陛下上奏方略。”
這個話私下裡說了一次,朝會之上,萬曆皇帝對著群臣,把這番話換個角度又是說了一次:
“地方、宗室各執一詞,此事由來已久,不可偏聽偏信,應當派人前往查明,方能拿出個章程來,擬旨讓王通去往山西查辦,詳情回稟。”
讓王通離京師遠一些,少作讓眾人不懂的勾當,這個倒是群臣的共識,宗祿一事,已經糾纏了許多年,王通去又能如何,扯不清理還亂的破事情,他一個年青武將能做得了什麼,挫挫他的銳氣也好。
朝中的旨意,很快就走完了各處的手續,孟鐸拿著旨意去了錦衣衛值房宣讀,也就定下了王通去山西查明此事的行程。
在旨意下達之前,從屬王通的一干人已經開始忙碌起來,除了那幾十名貼身的近衛之外,大部分人都是去了城外的莊子上,整理自己的裝備輜重,開始夜裡給馬匹加料,為長途出行做準備。
王通這邊和別人不同的是,花錢用人都是方便的很,京師貨物又比其他各處充裕,需要用什麼採買便是,何況各處庫藏大多在宦官手中執掌,更不會和他為難,駱思恭更是主動對王通說,錦衣衛出去辦差,要做的體面,想要多少人儘管開口。
結果王通還真不客氣,直接呼叫了軍法司三百人跟隨,這樣一來,他去往山西的隊伍將近七百人,光是馬車什麼的就是幾十輛。
氣派大點,耗用多些,這個都是欽差出行應有之義,何況是王通這等被天子信任的重臣,這樣的排場也是正常,不過管庫的宦官們私下議論,卻說王大人儀仗類的東西帶的不多,只是把該帶的帶齊了,其餘東西到都是有實在用處的,但這些東西帶著,怎麼肯也不像是去辦差,倒像是去打仗用的。
這個猜測倒也有道理,去宣旨,你帶著幾百件上好的鎖子甲和棉甲做什麼,而且大家都知道,天津衛出的那種虎威板甲才是如今大明最好的鎧甲,要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