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1部分,錦衣當國,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過多久,又有人通報“馮友寧來拜”,既然司禮監隨堂太監張宏相應,那掌印太監馮保就不能出來,這是個禮節的問題。
不過私交在。馮保派自家的侄兒馮友寧來,也不算失禮了,進屋磕了頭行禮之後,馮友寧說道:
“金花銀增額之事,家叔和張誠張公公主意是一樣的,本想著等閣老大人回來之後再和陛下關說,事先只吹了吹風,加三十萬兩的額度這個是不變的,誰知道萬歲爺這邊卻自己有主意,要加一百萬兩。”
派人來說明這件事,實際上就是和張居正表明態度,此事並不是內廷宦官的攛掇,畢竟金花銀增加,宮內總有好處。
……
“朝廷知道那李大猛不是老戚的人,所以才把他放在天津這地方做參將,要不然不會放心。”
俞大猷不知道為什麼,突然跟王通說出這一番話來,薊鎮將近二十萬兵馬,戚繼光又是精通兵法善於練兵的名將,如果這糧草供給的中樞之地自然也不能讓他控制,需要安排一個人鎮守,這人卻不能由戚繼光安排。
如果薊鎮能完全控制住天津,等於可以自給糧草。那稍有異心,恐怕就是個不可制的局面,這也是大小相制的權謀之法。
不過,既然是這樣的人物,王通如果想要去鬥,朝廷卻未必會輕易動他。
那日弓手在陋巷狙殺王通,事後能猜出是誰主使,卻一時動不了他,內外各有原因,王通心中明白,但這俞大猷怕他想不通這個關節。也是點了一句。
“在下明白,一切準備不完全的時候,此事不會傳出去,在下只作一切沒有發生。”
王通坐在俞大猷對面,起身先謝過,然後沉聲說了自己的打算,俞大猷端起那粗瓷大茶缸喝了口,笑著說道:
“要真想做什麼,你動用你在京師的那些後臺關係就是,何必在這裡閉門造車,王通,老頭子這麼多年仗,南邊北邊,韃子倭寇的都打過,這炮啊,是個攻城拔寨的好東西,旁的沒大用處。”
“大人,作坊那邊準備好了,請您過去驗看。”
聽了外面這聲招呼,王通起身抱拳,作揖為禮說道:
“俞大人,在下這就去那邊驗炮了,這新兵訓練營不管兵卒勞力,還請俞大人幫忙練兵使用,多多勞煩了。”
俞大猷不耐煩的揮揮手,開口道:
“有老夫給你盯著,每日三營人在周圍掃蕩,不會再有什麼狗崽子出來咬人,也是練兵的好機會。”
王通又是抱拳為禮,轉身大步出了門。
屋門外譚將等一干人都在那裡等待,經過陋巷狙殺之後,王通每次進出城池,都有五十名以上的騎兵護衛隨從。
譚家的家將死了三個,譚將臉上卻看不出什麼悲慼的神色,但卻比平日沉靜了許多,看見王通出門,眾人都一躬身。算是見禮。
王通走在前面,譚將隨後跟上,王通腳步慢了下,低聲說道:
“等事情解決了,你的三個兄弟都要風光大葬,眼下這訊息要壓住,你們兄弟要忍忍了,本官欠你們的。”
聽到王通這般說,譚將身子一震,躬身低聲回答道:
“小的們舞刀弄劍這麼多年,不敢奢望善終,有老爺這番話,他們也沒白死,他們去了下面見到老大人,也可以說自家沒辜負了老大人的託付。”
儘管說的妥當,可話到最後,譚將的嗓子還是有些不清,王通舉步向前走,繼續說道:
“每人家裡一千兩撫卹銀子,今後這三家人我這邊養著,老的養老,小的想要讀書學武,將來成家立業,我這邊包了。”
人死不怕,擔心的是留下的妻兒父母,王通話說的這般,譚將也是去了不少的心事,不過眾人都是悶悶。
鐵匠作坊在新兵訓練營的北面,這邊也都是長不出草的荒灘,距離運河和城池更遠,王通圈下來也沒有人來說什麼不是。
雖說是個作坊,不過佔地卻很大,真正的鐵爐佔地倒小,主要是試炮所需要的地盤不小。
三門火炮擺放在那邊,下面用土木修著簡易的炮臺,幾十名兵卒正在那裡忙碌,譚家的一名家將卻在那裡示範教授,也是燈下黑,王通琢磨著去戚繼光那邊求個火器教習,卻沒想到譚家家將這邊也有人懂得。
試炮一系列的事情都有這位家將跟著,也怪他名字沒帶個炮字,反倒是叫做譚火。
王通皺著眉頭走到跟前,眾人都是閃避開行禮,王通來來回回看了幾遍,回頭問幾個工匠說道:
“這就是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