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1部分,錦衣當國,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隆慶後期開始補充,但每次補充的量都不是太大,宮內各項工作運轉起來都頗為艱澀,司禮監、御馬監、內官監各個內監衙門多次商議之後,奏報慈聖太后、仁聖太后、萬曆皇帝,預備淘換一千五百老弱宦官去看守皇陵和皇莊值守,缺額由宮外補充。
宮內青壯,幾位貴人心中也知道,這旨意也是准奏,外朝儘管對此頗為忌諱,可也提不出什麼反對的意見。
京師裡外,各處無名白已經成了禍患,良民百姓,甚至富家豪門都多受其害,這些不人不鬼的無名白補充進宮,也算是個疏導的法子。
看守皇陵,皇莊值守,不過就是打掃清理,沒什麼忙碌活計,可也和外界沒什麼溝通,說白了就是等死了,他們剩下的缺份則由補進來的無名白填充。
被父母親人閹割或是自我閹割,有人是生計無著,也有人想要入宮博個權閹的榮華富貴,這些無名白已經不被人認為是正常人。
除了十歲以下的童閹可能運氣好今後有榮華富貴之外,絕大部分的無名白進宮也只會從事勞作苦役,但比起外面那不人不鬼的生活,最起碼溫飽有了保障,而且有個飄渺無比的富貴機會在眼前。
宮外想要在仕途上飛黃騰達,需要一步步科舉,進士出身,宮內的宦官想要成為太監,也要走內書堂讀書,各個監司局衙門寫字歷練,幾處要緊衙門辦差,才有機會成為所謂權閹,才有機會被稱為太監。
外面進來的這些人根本沒什麼意義,不過是補充人手而已,所以十二監四司八局的統領太監以及管事少監們定下了各處分配的人手數量之後,其餘的事情都懶得關心了,交給下面的掌司和管事們去做。
倒是監督太監林書祿表現出了一如既往的勤勉,親自去看了挑揀,御馬監需要一些武勇之人在各營做事,也需要一些精明的人去各處皇莊皇店,或許這才是林太監親臨現場的原因之一。
他既然到了現場挑選,其他各監司局衙門挑選的人自然以他為主,林太監可是宮中排序在前五的大佬。
也難怪各處內廷衙門的人不去,挑揀補充人員的活計繁瑣之極,勞心勞力卻沒有什麼好處在,這些最下層的勞役也不會對選他們進來的人有什麼助力,費這個力氣作甚。
不過林太監卻證明勤勉的名聲不是虛來的,在那裡忙碌了幾天,絲毫沒有放鬆,挑選了大批人入宮。
這行為傳到仁聖太后和慈聖太后兩位貴人耳中,頗被誇獎了幾句,這也是眾人預料之中的事情。
……
山東這些造船工匠來天津衛,有些人心甘情願,有些人則被威嚇而來,在山東沿海一帶尋找船匠的吳大可是無所不用其極。
好話好說把人請來的不必說,有些覺得在山東本地也能造船賺個小富貴,守著老婆孩子過日子也不錯,但吳大可不是吃齋的善人,綁了孩子,燒了房子,甚至挖了祖墳的事情都做出來了。
一個強人做出這等絕戶事情,做活賺錢的工匠怎麼能抵抗,無奈之下也只得是來了天津衛。
大部分工匠來了之後,倒也為天津衛的繁華動心了,禁海這麼多年,還敢造船的匠人都比那些悶頭種地的農戶心思活泛,從前在山東那邊窩著,光是聽到耳聞,今日來這邊見了真場面,才知道所謂的傳聞形容不如親眼所見。
他們也被領著去看了河邊、海邊,看了海河邊、運河邊那眾多的店鋪,看看這不遜於天下間任何一處的繁盛。
看完這些,有頭腦的人也都明白,天津衛這裡需要造船,需要造大量的海船,船會為天津衛帶來更大的財富,可同樣也會讓造船的人發財。
這樣的規模,這樣的興盛,在這邊造船,可要比在山東海邊那些漁村有前途的很。
個別有雄心壯志的船匠在被領到木場的時候,看到了那些據說只有雲貴深山還有南洋才有的巨大樹木,看到這樣的大木,他們想到了自己可以造怎麼樣的大船。
有動心,有壯志,也有想要回家的,但天津衛這邊的兵卒對他們雖然客氣的很,可看守的卻是嚴實,誰也別想跑。
何況造船的人和海盜和本地綠林都有些糾纏不清的關係,大家還是明白王通這錦衣衛千戶是什麼分量,不知道王通什麼分量,也聽過吳大吳二兄弟的惡名,那兩位惡人都被王通使喚的團團轉,更是得罪不起。
船匠們來到天津衛之後,生活上也是滋潤的很,大魚大肉是管夠的,每日殺羊殺豬,白麵百米,吃的滿嘴流油。
這樣的飯食,在山東那邊也未必天天吃的到,這邊卻許諾著只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