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水馬龍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部分,刺刀1937,車水馬龍0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日兩國在國力上差距很大,再多幾個德械師,也無法彌補這樣的差距,但是在我看來,在上海開打卻是政府非常高明的一著棋。”
他反手指了指身後的地圖,笑了一下說道:
“政府和委員長之所以選擇在上海發動戰役,是認為日軍必然應戰。日軍在上海有不小的利益存在,並有一個日租界,此外日軍在上海的兵力部署非常薄弱,我軍能夠輕易的使上海日軍陷入危局,
這樣上海一旦開打,日軍就不得不從各地抽兵前來營救,而日軍一抽兵營救上海,那麼他的全域性部署就被打亂了,若是日軍不救上海,則上海租界日軍必將被全部殲滅,同時日租界也將被完全攻佔,按照日軍的性格那簡直是奇恥大辱,是絕不可能接受的。
所以日軍即使不願意在上海開闢第二戰場也會硬著頭皮派遣援軍的,所以只要我軍發動戰役,日軍必然應戰……“
第二部燃燒的大地——第三部刺刀1937 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防論之持久戰
“中日之間早晚必然有一戰,而且是傾盡全國之力的大戰。”
鄭永說到這裡的時候臉色有些陰沉:
“日軍如果進攻中國,那麼他從北方華北平原一路席捲過來,日軍將依託東北基地利用華北地區良好的路況進行補給支援。
日軍將佔盡機動,火力,補給,航空的優勢。日軍的重炮兵部隊與坦克部隊,能夠緊隨部隊推進,成千上萬噸的彈藥,能迅速運往華北各地,上千架飛機轉眼間就能部署過來,選擇華北平原任何一處,集結兵力作為預設戰場與日軍主力交鋒,都是自殺行為。
所以必須開闢第二戰場,分散日軍在華北的兵力,並且使日軍在華北方向的兵力,無法與第二戰場形成合力,此外第二戰場上**一定要擁有不能大大低於日軍的補給能力,航空力量,機動能力,要能形成區域性兵力,補給,以及航空力量優勢。
另外第二戰場一經開闢,**就應該能掌握整個戰局的戰略主動權,不能讓日軍有重新部署翻盤的可能,這樣一個第二戰場,那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在上海……“
他一口氣分析了十餘條在上海作戰對中**隊有利之處,以及對日軍不利的地方,最後擲地有聲地說道:
“因此上海之戰既然已經打起來了,那中日雙方就誰也收不了手了,勢必會演變成大型會戰。
在上海死死地拖住日本,為政府積極備戰爭取時間,為工業內遷爭取時間,我們在這每多打一天,政府就多贏得了一天時間,政府每多贏得一天時間,我們的勝算就大了一成。
耗光日本之前積累下來的大量財富,拼光日本的最後一顆子彈,讓日本隨著深陷中國戰場而使國力一天天衰弱下去。
所以即便我師在上海全部拼光了也是值得的。因為從上海之戰的第一天開始,日本就已經註定了失敗的命運!“
會議室裡一片竊竊私語,軍座在這個時候就已經做出了日本必敗的定論,是不是有些太早呢?
但鄭永卻很清楚的知道,在中日全面開戰後的第三年,日本政府便已經破產……
“越打下去就越對中國有利,越打下去就越對日本不利,這就是蔣百里將軍地持久戰理論!”
持久戰,這就是蔣百里將軍的論持久戰。
鄭永拿出了蔣百里將軍的《國防論》,當著所有部下掀開了扉頁。念道:
“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用空間換時間。“勝也罷,負也罷,就是不要和它講和”;
不畏鯨吞,只怕蠶食,全面抗戰;
開戰上海,利用地理條件減弱日軍攻勢,阻日軍到第二稜線形成對峙。形成長期戰場……
蔣百里並且犀利地指出,中國不是工業國,是農業國。
對工業國。佔領其關鍵地區它就只好投降,但對農業國,即使佔領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區也不要緊,農業國是鬆散的,沒有要害可抓。
所以,蔣百里的結論是抗日必須以國民為本。打持久戰而後中國必勝!
“我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本《國防論》,都回去仔細地看看,認真地看。”
鄭永放下了手裡的書:
“按照我的想法,這場發生在上海的惡戰,將進行三個月至半年,於上海死死拖住日軍,尋找有利時機大量殲滅日軍,為中國抗戰之最後勝利紮下堅實基礎!”
“是!我師全體官兵拼至最後一兵一卒亦在所不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