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0部分,漢風1276,浮游雲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特例,又豈止亞伯拉罕一人呢?(貓注:史實,至今開封城中有遺蹟名為“教經衚衕”,有遺民,但七百年過去,今天的藍帽回回後代,已看不出多少猶太人的種族特徵了)
偉大而智慧的華夏文明,以海納百川的胸懷,使上帝的選民放棄了《托拉》和《塔木德》,拿起了《論語》、《易經》,誦讀著唐詩宋詞。
楚風的政策,只是給這個過程加上了助推器,讓華夏文明的光輝,更加明亮、更加普世的照耀著東方。
“遠來的猶太人呵,你忘記了你們祖先的教誨,你們忘記了先知的指引麼?”依波達忍不住喟然長嘆。
“大錯特錯!華夏夷狄則夷狄之,夷狄華夏則華夏之,”亞伯拉罕得意洋洋的亮了亮腰上的小圓鋼筒,“昔為夷狄,今為華夏,有何不可?老兄抱殘守闕,不開通之至,須知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
亞伯拉罕還在搖頭晃腦的唸誦《四書新解》、《五經新編》上的夷夏之論,不料依波達對這些興趣不大,轉身自去尋找銀行了。
“夷狄之人貪而好利,被髮左衽,人而獸心,不知禮節,可鄙之至!”見依波達招呼都不打個,轉身就走,亞伯拉罕終究壓不住火氣,指著他的背影破口大罵。
小跟班約書亞笑得直跳腳,番商比漢商的稅賦高一倍,老爺為了這個,一年多廢寢忘食念那些之乎者也,搞的腦袋有些不靈光了,滿街人看著嘻嘻的笑呢!
他扯扯老爺的衣襟,小聲提醒:“老爺,您這不是把自己都罵進去了嗎?”
“胡扯!”亞伯拉罕握著小圓鋼筒道:“我堂堂大漢公民,如何是夷狄?就算以前是,現在也不是了,只有你這樣的番民,才是夷狄!”
亞伯拉罕拿小廝出氣,自己覺得有道理,頓時天清地朗,扇著寬大的漢袍袖子,急匆匆的往家走——只他穿慣了胡服,如今穿這漢服怎麼都不習慣,這裡牽那裡扯,怎麼看都有點沐猴而冠的味道。
約書亞則撅著嘴,老大不樂意,哼,得意什麼呀,我攢筆錢盤個門臉,開間鋪子,然後苦讀漢書,拼著費三年勁兒,也做大漢公民,到時候看你有什麼了不起!
九月金秋,琉球仍舊烈日當空,與盛夏無異,在素稱苦寒的遼東,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則夾帶著凜凜寒氣,渡大澤、越杭愛山、過斡難河,一路逞威到達了遼東。
草原上曾經的芳草碧連天,現在已漸漸開始凋敝,從草根到草尖兒,綠色越來越少,黃色越來越多,牧民們就知道,到儲存過冬草料的時候了。
往日啊,全家老小齊上陣,在草地裡汗珠子摔八瓣,哪個半大尕小夥敢伸直腰桿打個懶腰,是一定要被阿爸拿生牛皮靴子狠揍的!哪年的草料都不夠牛羊過冬,哪年都得宰殺掉一大半的牲畜,這時候多割點草料,冬天就能多活下一頭牛羊,來年開春就是一窩的小羊羔、小牛仔啊!
今年不同以往,牧民們也在割草,可人們說說笑笑輕鬆愉快,時不時就有高亢的歌聲響徹草原,原來是小夥兒和姑娘們對著情歌;小孩子們東跑西跑的,老實的替父母割幾刀草,調皮的自顧著挖酸草根,吧嗒吧嗒嚼得滿嘴發黃。
自打大漢來到了遼東,冬天對於牧民們,就從生存變成了生活。
草料不夠,多餘的牛羊不必宰殺了白白浪費掉,可以賣給漢商,換取糧食鐵器鍋碗瓢盆,聽說漢船幾天之內,就能把牛羊運到南方出售。
宋末元初並沒有耐寒水稻,北大倉還是北大荒,遼東苦寒不產什麼糧食,牧民們過冬全靠牛羊肉,自然辛苦無比;現在有了能隨意儲藏的糧食,有了能蒸煮食物的鐵鍋、火爐、煤炭,似乎冬日的嚴寒,也就沒以前那麼難熬了,人們終於能在嚴酷的生存掙扎之外,有那麼點子閒工夫享受生活的樂趣。
“烏仁圖婭公主,烏仁圖婭公主來了!”草原上,一身鵝黃色袍子,跨著桃花馬的烏仁圖婭遠遠奔來。
牧民們趕緊丟下手中的活計,不管是白髮蒼蒼的老人,還是梳著小辮的兒童,一律跪下磕頭:“神聖的白度母,長生天賜下的喜樂女神啊,你把幸福安康帶來了草原,你的笑容比陽光還要溫暖!”
所有人都知道,烏仁圖婭不僅是乃顏汗的掌上明珠,遼東草原的公主,還是大漢皇帝即將迎娶的妻子,在牧民樸素的思想中,正是她的存在,才讓乃顏王爺和漢國站到了一塊,才有了定遠堡、有了騎兵師、有了一船船滿載物資的漢國商船,有了過冬所需的糧食、布匹和呢絨。
長生天賜下的喜樂女神,是牧民們私自給草原明珠加上的稱號,他們打心眼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