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6部分,漢風1276,浮游雲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國初建,政治制度非常粗疏、不成熟。 照搬宋朝是不行的,完全脫離時代背景搞現代政治也不行,楚風和趙筠兩個,作為現代派和古代派的代表互相磋磨,終於弄出個四不像又八面光的制度:

警、兵、法、文教、民政、工商、財稅七部為行政體系,保安情報二司為情報體系,統帥部下轄水陸二師為軍事體系。 部、司下面設定局、處、科,為各級辦事機構。

廢除“太僕寺”、“大理寺”、“僕射”、“員外”、“散騎常侍”、“給事中”之類名目繁多叫老百姓聽了就頭暈的機構名、官名,非特殊情況一律稱某長、副某長,比如文教部長、兵部兵役局長、民政部護照局稽核處副處長,官階職權一目瞭然,老百姓要找官府辦事,也辦得明明白白,不會鬧出找“太子洗馬”幫忙刷洗馬匹、找“僕射”買弓箭的笑話。

同時為確定官員職級,也為了給將來的從龍之士們一個大大的蘋果,漢國基本上原封不動的照搬了品級制度。

所有官員除漢王本身王位無品,全部定為正一品到從九品的十八個品級,一個職務對應一個正品,初任下降一級,兩年轉正品,有功或任滿年限可提升一級。 比如部長職務對應從二品,初任職部長的官員下降一級低配正三品,任滿兩年合格,轉從二品,任滿十年或者政績卓著,可以升為正二品。 連續擔任同一級別的職務。 時間可累計,比如某人初任兵部長,定級正三品,一年後調任警部長,兩邊累計滿兩年,即可榮升從二品。

趙筠聽了這個制度,驚服道:“以前朝廷授什麼檢校太師、檢校侍中做加官。 有名無實卻亂了國家官制。 楚兄這個制度妙得緊吶,人人只有一個實職、最多再來個兼職。 同一實職卻有三種品級,這比朝廷胡亂加官、贈官,搞得官帽子滿天飛好得多了。 ”

楚風笑笑,他這制度是參照後世經驗設計地,即便某人一輩子升不了官,他也有盼頭、也有追求啊!初任官想任滿兩年升正品,升了正品又想任滿十年或者幹出政績升高品。 這就像給拉磨的驢子眼前吊了根胡蘿蔔,驢子還不灰兒叫著使勁兒嗎?

目前漢國所有官員都是初任,最高品級也就是各部部長的正三品,上面還有正一品到從二品四個品級空懸,等著各位爭取呢!楚風嘴角微微上翹,他似乎已經看到張廣甫張老頭被嬌妻美妾逼著追求正二品的場面了。

官員的職權和職務對應,俸祿待遇則是和品級掛鉤。 從九品每月三百元,每升一品增加一百元。 最高到正一品的兩千元。

最低的從九品三百元相當於銅錢十二貫,刨去城內生活開銷大地因素,實際收入與普通農夫大體持平,只工作要輕鬆些;正九品四百元就和工廠工人差不多;從八品五百元相當於工長班組長或者技術骨幹……反正足以養活一家三五口人。

正一品每月的兩千元就很高了,兩枚金幣或者二十枚銀幣,全年收入相當於二十四兩金子或者二百四十兩白銀。 合錢九百六十貫。 從大漢二年開始,漢國米價長期穩定在每石一貫,這筆錢能買九百六十石白米,可以維持很大一座府邸了。

西漢時候“三公號稱萬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谷”,全年四千二百斛,漢朝五斛大約等於宋朝一石,則西漢丞相地年俸就摺合八百四十石,楚風的正一品俸祿比漢朝丞相的官俸還高。 且慢,西漢發的是未脫粒的穀子。 楚風發的錢摺合的是大米。 這樣一算,漢國地一品比西漢時候的大丞相。 例如蕭何、陳平、霍光還要值錢——前提是後者們沒有貪汙。

制定了這一系列政策,趙筠正準備回去休息,又想起了道:“對了,民政部實行績效制度,效果非常好,可不可以在各部推行?”

“不僅大力推行,咱再給他們下副猛藥,搞個首位晉級、末位淘汰。 ”楚風壞笑道:“每季度每部績效最後一名,扣抵半年升品的年資,連續兩季降職,連續三季開除;第一名給其一月工資的獎勵,同期算雙份年資——假如某人每季都是第一,那麼他一年就可升正品,五年即能升到高品,同時根據主官意見,優先升職。 ”

楚兄此策一出,恐怕官員們人人努力做事,再沒得偷懶耍滑的官吏了!趙筠亮晶晶的眸子在楚風臉上掃來掃去,良久,嘆道:“楚兄真乃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楚風摸摸鼻子,心說我又不是曹操。 見趙筠風擺楊柳般走遠,忽然發現她已經脫下了孝服,換上身鵝黃色的宮裝,已經出孝了啊,嘿嘿……

官員品級規定在漢國例行的早會上一公佈,就受到了極其熱烈地歡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樂

一意孤行

天降仙妻:這個宅男是我的

司徒止寂

四合院:阿瞞看了直點頭

進擊的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