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3部分,漢風1276,浮游雲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花世界,搶劫她的財富,劫掠她的子民,正是四大汗國無數武士不遠萬里來到上都路的原因,唯一的原因!

現在,忽必烈滿足了他們的願望,這位大汗允諾率領他們劫掠漢地,就如成吉思汗曾經帶給蒙古帝國的榮耀和財富。

所以,他們歡呼的聲浪,就如雷霆鳴響!八十萬大軍的歡呼聲中,高臺上的忽必烈就如神祗一般俯視著、微笑著,一如當年的成吉思汗。

中亞霸主海都忽然發現,也許,自己走錯了一步棋……

===========

忽必烈大會諸汗國、諸王於上都,即將大舉南侵的情報,透過大漢帝國嚴密佈控的情報網路,很快送到了臨安新漢皇宮的華夏重光殿,楚風的手中。

“狗日的忽必烈,打不死的小強啊!”楚風悻悻的罵了句,儘管他對忽必烈重振旗鼓再度南下早有預感。

前一段時間,不管街頭巷尾民間議論,還是朝會上群臣計議,都認為忽必烈僅僅率領數萬兵馬在嚴冬中北逃。而漠北諸王從來首鼠兩端,四大汗國更是覬覦蒙古大汗的寶座,這樣一來,忽必烈很有可能死於汗位爭奪,樂觀的分析,大漢帝國和蒙古帝國之間的戰爭會因此而結束。

當然,這樣的分析迎合了長期戰爭之後渴望和平的心理,畢竟自故宋立國以來三百餘年,和遼國爭燕雲、和西夏爭河湟、抗金、抗元,土地日蹇、戰亂日甚,大漢好不容易北驅蒙元入朔漠,於是渴盼和平的軍民百姓,自然願意相信“忽必烈亡於內訌,蒙古帝國不戰而敗”的論斷。

但來自後世的楚風知道,這位被自己一路趕著北逃的大汗,在原來的歷史軌跡上實打實的是一位雄材大略的君王,除了兩次徵日都中了“神風”這個頭獎,他一生中幾乎就沒失敗過,何況數十年後以懦弱無能著稱的元順帝妥歡帖木兒尚且能在漠北和大明王朝長期對抗,忽必烈一代梟雄,豈會死於內訌?

大漢帝國。生來就是蒙古帝國的掘墓人,楚風自從來到這個時代建立了海島上的微型政權,就把忽必烈當作平生最可怕最終極的敵人,儘管數年浴血征戰消滅了忽必烈麾下如沙粒一般眾多的驕兵悍將,除掉了北元如星辰般閃耀的名臣宿將,但楚風幾乎本能的察覺到,華夏面臨的危機還遠遠沒有過去!

原本的歷史上,百年後明太祖朱元璋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成吉思汗的繼承人、中亞帖木兒帝國皇帝“跛子”帖木兒,在擊敗當時令歐洲列國畏懼的奧斯曼土耳其並俘虜其皇帝之後,曾率領百萬大軍東征,意圖翻越蔥嶺進攻大明,然而疾病讓他一命嗚呼,最終沒能踏上華夏尺寸土地。

楚風改變了歷史的走向,帖木兒之前的忽必烈,比他更有名也更有梟雄氣概、同時也是一個跛子的蒙古大汗,徵集了四大汗國、嶺北諸王的軍隊,統治三千萬平方公里、成千上萬個民族的蒙古帝國的幾乎全部精銳,陳兵百萬於長城以北,隨時南征,猶如一柄鋒利的大汗彎刀懸在了華夏的頭頂,一枝閃著寒光的狼牙箭搭上了開如滿月弓弦,對準了炎黃子孫的心臟!

所以,在大漢國家報上,楚風發表了題為《論持久戰》的社論,指出草原上的威脅一日不解除,華夏就一日不得和平,蒙古之前有匈奴、鮮卑、羯族、柔然、突厥、契丹,就算忽必烈真的一命嗚呼。今後也必然會有第二個“耶律阿保機”、“完顏阿骨打”和“勃兒支斤。鐵木真”!並且蒙古諸汗國也必定不會放過中原這塊肥肉,他們當中必定有“妥歡帖木兒”、“跛子帖木兒”、“也先太師”和“伯顏猛可”!

是的,忽必烈之前的歷代大汗,鐵木真、窩闊臺、蒙哥,哪一位不是竭盡全力征服中原?其中的蒙哥大汗,還親自站死在了合川釣魚城下!就算忽必烈死於內訌,繼任的大汗會不南征,放著中原花花江山讓炎黃兒女們安居樂業,他在漠北草原喝風咽雪?

做夢罷!

惟有堅持戰鬥,徹底將草原、西域納入華夏的懷抱,才能一勞永逸的解除這個巨大而可怕的威脅……

當時,《論持久戰》民間、儒林甚至朝堂還有小部分人沉浸在勝利的回味中,對楚風的論斷將信將疑,但現在,事實證明了他的判斷——和大漢帝國一而再、再而三的輝煌勝利面前陶醉的世人相反,楚風這個擁有後世七百年曆史經驗的穿越者,是一位事實上的“先知”,這個時代只有他知道,華夏一亡於蒙元,二亡於滿清,百年前祖宗們拖著大辮子、面黃肌瘦神情萎靡的東亞病夫形象,於他還歷歷在目!

“唉~我只是一個普通人,為何要把這副重擔壓在我的肩頭?”華夏重光殿的御座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樂

一意孤行

天降仙妻:這個宅男是我的

司徒止寂

四合院:阿瞞看了直點頭

進擊的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