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4部分,漢風1276,浮游雲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發現大島……不,是、是大陸,一眼看不到邊的陸地!”

從海天相接處的一道黑線,慢慢變得豐滿、凹凸不平,大洋洲陸地板塊第一次呈現在炎黃子孫的眼前。

甲板上一片歡騰,為數不多的望遠鏡被海軍士兵們你爭我奪,所有人都想搶著看看這塊神秘莫測的大地。

“快看吶,那是什麼東西?左前方那片荒地,蹦蹦跳跳的,夫君快看!”官艙視窗,趙筠也拿著部望遠鏡,像孩子似的跳了起來。

楚風也舉起望遠鏡,視野中,前肢短小、後腿發達,肚子上帶著育兒袋,一隻大袋鼠正支愣著耳朵蹦蹦跳跳,它的育兒袋裡,還裝著只小袋鼠,正瞪著眼睛,好奇的看著遠處海面遮天蔽海而來的船隊,以及船上從來沒有造訪過這片處女地的華夏兒女。

整支艦隊的官兵都認為,皇帝作為指引者,理所當然享有第一個踏上這片土地的殊榮。

於是楚風作為有史以來第一個踏上大洋洲土地的文明社會的成員,在荒地上留下了腳印。

若干年後,在鋼鐵紀念碑上按皇帝的足型複製了同樣的腳印,旁邊還有簡短的說明:“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但也是華夏文明的一大步。”

第445章 南北兩個方向的遷移

琉球漢皇宮,剛剛從大洋洲歸來的楚風,召集二品以上官員,於大殿之上坐而論道,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華夏王朝數千年來治亂興替,要麼如宋、明、西晉亡於異族入侵,要麼如秦、漢、晚唐亡於土地兼併貧富分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富家幷州連縣,貧無立錐之地”,便是後一種情況的寫照。

科學技術,特別是火器的應用,給了農耕民族公平對抗漠北鐵騎的機會,隨著漢軍在戰場上的節節勝利,已全有長江之險,新的內河炮艦正在趕工建造,十二斤重炮列裝、軍一級編制定員……現在不是漢等著北元南侵,而是要主動北伐中原了,異族入侵的危險正在漸漸遠離華夏文明。

但江南各地見聞,卻讓楚風看到了另一種危險,即便是素稱富庶的蘇松常、杭嘉湖,如范文虎范家、葛明輝葛家、吳耀文吳家等江南巨室佔據的土地跨州連縣,農民須向他們繳納高額地租,豐年辛苦所得僅能維持溫飽,災年就面臨飢餓而死亡的威脅。

絲織業的發達,造就了蘇杭一帶大批機戶,然而機工所得微薄,僅能餬口而已,一旦東家生意有變他們必定遭到開革,就淪入赤貧境地,可謂朝不保夕。

均貧富?聽起來美妙,然而從。陳勝吳廣到李闖王洪秀全,就從來沒有真正實現過,隨著財富特別是土地財富的集中,王朝也就從興盛走向衰落,華夏文明的成果便在這一次次的治亂興替中毀於內耗……

“那豈不是說,華夏永遠回不到夏。商周三代盛世的軌道上了?”文天祥如是問。

儒家的終極夢想,就是回到三。代盛世,孔夫子畢生追求“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便是希望抓住盛世的餘暉,雖然終其一生未能實現,卻成為了儒家弟子千年以降的最高追求。文天祥儒門宗師,自然一心祈盼大漢帝國能追貞觀、覆文景,達到盛世輝煌,聽了楚風的分析,卻是大失所望,似乎自秦漢以後,盛世離人們越來越遠了?

楚風輕輕點著頭,“三代之前稱盛世,三代之後,無論。西漢之文景、隋朝之開皇、大唐之貞觀,都只能稱治世而不敢稱盛世,敢問文部長,是漢唐之世技術不如三代高妙,是漢唐開疆拓土不如三代遼闊,是漢唐之君王不如三代賢明?”

儒家經典中,所謂堯舜禹湯盛世,離燧人、有巢、神農。並不遙遠,用火、建房、農耕都是剛剛起步,文天祥多曾見過商周鐘鼎銅器,知道那時候鋼鐵尚未普及,技術與後世比自然遠遠不及;若論疆域遼闊,則夏商之世有東夷西羌北狄南蠻尚未臣服,荊湘自楚子入周、吳越自泰伯開闢,都要在周朝時候了,若和西漢、大唐比幅員廣闊,那是差著十萬八千里;要論君王賢明,漢文景、隋文帝、唐太宗,乃至前朝宋仁宗,未必趕不上商湯、周武。

然則為何孔子說三代盛世,之後便江河日下呢?。難道孔子錯了?

若是十年前,文。天祥斷斷不敢質疑孔聖人的說法,但新儒學昌盛,百家爭鳴,孔子也不再是永遠高高在上無法質疑的神聖,所以他心頭自然而然冒出這個想法。

文天祥這樣的正人君子,心頭有什麼想法,臉上便有什麼表情,絲毫瞞不過別人。楚風搖搖頭:“孔夫子論三代與後世,他的觀察結論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樂

一意孤行

天降仙妻:這個宅男是我的

司徒止寂

四合院:阿瞞看了直點頭

進擊的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