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6部分,漢風1276,浮游雲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起點是福建泉州,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晚唐開始,中央天朝的國勢逐漸混亂,其後的五代十國四分五裂,宋代也一直面臨四面八方的敵人,無法控制西域,陸上商路落到了遼、金、夏的掌中,漸漸衰落,而從東南沿海城市出發的海上絲綢之路便趁機興起。

從現實的角度看,海上絲綢之路比陸上絲綢之路的效益,以及對西方的影響要大得多,很簡單,馬可。波羅原本計劃從赫爾木茲出海,那樣他只需要三個月就能抵達廣州泉州,但海路沒有走通改走陸路,在蔥嶺和瀚海,他們走了整整兩年!

速度還在其次,運力大小更不可以道里計:一艘千料福船的運載力,就和整整一千匹駱駝的運輸力相等,但前者只需要配備數十名水手,後者卻要負擔千匹駱駝以及若干夥計的人吃馬嚼,花費是前者的數十倍!

大漢帝國佔據了整個南洋,又以東印度公司對印度洋貿易形成了壟斷,觸角遠到紅海沿岸和波斯灣,可以說只差一點點就和地中海接上了頭。

要知道,那夥大鬍子們,歷史上幾乎自己不生產什麼,就靠轉手貿易、轉手文化,就賺了個肥頭大耳,搞到今天我們還把印度數字叫做阿拉伯數字——其實這也是阿拉伯人搞的轉手。

阿拉伯人做二道販子的利潤全被大漢納入囊中,這還不是一座大大的金山?陳宜中大賣香料,又用武力和經濟雙管齊下,讓南洋一座島上要麼只種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