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2部分,漢風1276,浮游雲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可漢軍士兵的身體大部分被鐵皮車兒遮掩,趴在車頂射擊計程車兵們,只露出一個腦袋,還戴著鋥光瓦亮的鋼盔,破空而至的箭矢射中之後,立馬軟弱無力的彈開,最多在共析鋼調質的鋼盔上留下一道肉眼難以辨認的劃痕。
相比之下,蒙古武士們就倒了血黴,他們騎在戰馬上,連人帶馬目標大得很,而且連一點兒遮蔽物都沒有,至於羅圈甲、翎根甲等等盔甲嘛,在漢軍火槍射擊下還不等於沒有?海押立武士們簡直就是赤身露體的跑到了陣前,被漢軍士兵像打兔子似的接二連三揍落下馬。
無奈的武士們,忿忿的用彎刀劈砍著鐵皮車兒,最多砍破鐵皮,對雜木製造的車身無能為力,還有人打紅了眼,試圖從馬背躍上車頂,或者爬過去和漢軍肉搏,顯而易見,這種嘗試全都以杯具收場。
連續酣戰,忽然戰場上響起了春雷般綻響的歡呼,叱詫嗚咽的涇水、魏巍聳立的青山發出震盪的迴音。
卻原來是漢軍已在河面上架起了浮橋,無數漢軍士兵正透過一座座橋樑開赴北岸,他們穿著亮鋥鋥的鋼鐵盔甲,彷彿一道道鋼鐵長龍蜿蜒而至!
蒙古軍的如潮攻勢頓時一滯,然後,是無可避免的退潮。
第557章 決勝六: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北岸的戰局,本是第二軍居中防禦。海押立各萬人隊四面八方圍攻,但涇水南岸漢軍從東西十餘里的河段、二十多座浮橋上渡河增援,戰局形勢就為之一變:最內側是第二軍的防禦陣地,蒙古軍將他們團團圍困,然而外圈又有從南岸渡河而來的三個軍,在從東到西十多里的寬大正面上展開,隱隱有將蒙古軍反包圍的趨勢。
正如楚風所說,海都、阿術想趁漢軍渡河增援之前,搶先吃掉第二軍,這是黑虎掏心的戰術;但要是第二軍頂住了怒潮般的攻勢,待南岸三個軍渡河之後,就成了第二軍在內線“中心開花”,金剛、斷刃、毒蛇三軍在外線“向心突擊”,把海押立各萬人隊夾在中間,腹背受敵的局面!
大勢已去!聽到漢軍官兵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海都知道自己已經失敗,他不甘心的狠狠盯了眼對岸那面迎風招展的金底蒼龍旗,和旗下那個給他帶來如泰山般沉重壓力的大漢皇帝。
從南岸過來的三個軍,本是沿河岸展開的一字長蛇陣,但現在他們兩翼的騎兵突擊速度很快,中段的步炮兵的推進速度則相對較慢。於是便由長蛇陣變成了兩翼突出的雁翎陣——海都明白,那展開的雁翅,目的便是要將自己包覆其中,碾成灰燼!
走吧,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海都咬牙切齒的下達了撤退的命令,中亞霸主絕非李庭芝、張鈺那樣寧折不彎的忠臣義士,草原上的天之驕子們,嚴酷的生存競爭鍛鏈出他們百折不撓、屢敗屢戰的梟雄之志,
阿術一動不動,好像一尊沒有思想的石像。
“咦,難道你不隨大軍行動嗎?我窩闊臺汗國的宰相職位,可是虛位以待呢。”海都非常奇怪,阿術政治上失去了皇太孫這個堅定有力的盟友,軍事資本上失去了杭愛山、六盤山的十萬精兵,可謂拼光了老本,如果回到忽必烈的麾下,就算不受懲罰也永無翻身之日了,這樣算起來,跟隨大軍回中亞,為自己所用,便成了他的最佳選擇了呀!
阿術的聲音如古井不波,“您是大蒙古帝國窩闊臺汗國的汗王,微臣是蒙古帝國的那顏貴族、世襲蒙古上萬戶,照說,喪師辱國之後應該服從汗王命令……”
聽到這裡,海都面上殊無歡喜之色,因為他已經猜到阿術下面將要說些什麼了。
“可我。同時也是大元朝的金紫光祿大夫、平章政事,從一品大員!”阿術的目光變得炯炯有神,甚至帶上了一層狂熱:“皇太孫殿下生死未卜,大元朝的平章政事,豈可獨自逃生?”
海都長嘆一聲,知道阿術的意志不可屈服,只得慨嘆著上馬離開,最後,他惆悵而又無奈的看了看仍舊浮著若干焦屍的涇河,看了看兩岸與黃沙漫漫的中亞迥然不同的蒼翠青山,彷彿有著某種不詳的預感:或許,這是今生最後一次看到中原山河了罷?
中亞霸主的羊毛大纛緩緩後移,撤退的牛角號聲響徹涇河北岸,在山谷中迴環鳴響,蒙古軍灰白色的死亡浪潮,就以和進攻時同樣快的速度,甚至更快的速度退了下去,在第二軍的陣前留下了一大片一大片殘缺不全的人馬屍體。
“漢軍竟然厲害到如此地步!”回鶻牧人賽力杜悻悻的撥轉馬頭,心底卻有著五六分慶幸:幸好、幸好,海都汗及時下達了撤退的命令,否則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