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3部分,漢風1276,浮游雲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開著一溜兒窗戶的客船班輪,船上的商客、漁夫和水手們,便興高采烈的站到了甲板上,揮舞帽子、大聲歡呼,遙遙向他們偉大的皇帝致意,軍艦也打出旗語,將主桅方帆左右搖動作為回應。

也會遇上高麗人的小舢板,這些搭接法建造的小船抵擋不了風浪的侵襲,只能在高麗半島沿岸航行,捕點小魚小蝦,像漢船那樣拖網捕魚或者狩獵巨鯨,是他們做夢都不敢想的。

一見到高掛金底蒼龍旗的龐大艦隊,高麗舢板就像耗子見了貓,遠遠的躲開,倒不是害怕海上君王號那恐怖的十二斤重炮,大漢帝國作為宗主國還算“仁慈”,從不像蒙古武士那樣胡亂殺人,他們怕的是艦隊航行時掀起的波浪。對結構脆弱的高麗舢板而言,三千噸級巡洋艦隨便晃晃,掀動的波浪就能把他們送下海底喂王八。

不過,這些高麗船又不會真的離開,反而遠遠的輟在大漢海軍艦隊後面,就像嚐到船隊拋下的食品垃圾而徘徊巡梭不願離去的賊鷗,既畏懼,又戀戀不捨,而且像得到了訊息似的,越來越多。

“他們為什麼不離去,難道有什麼陰謀嗎?如果是那樣的話,未免螳臂當車了吧,海上君王號的一輪齊射,能打沉這種小船十艘,還是二十艘?”第一次見到這種情形的皇家科學院副院長王恂,好奇的自言自語。

王恂帶著幾名徒弟,跟著楚風從關陝到燕雲,北上東蒙古,又隨駕從定遠堡出海南歸,一路辛苦奔忙固然承擔著替熱氣球測定風向、預測天氣情況等任務,但更重要的是,他藉此機會完成了編定《授時歷》所需的“四海測量”中的北方部分。

所謂四海測量,就是在廣袤的大地上遠隔數千裡乃至上萬裡的距離,分別設定觀測站,利用渾天儀、象限儀、簡儀等工具,記錄不同經緯度地區的日月執行軌跡,從而推算日月的執行週期,計算出精確的天文曆法。

原本王恂、郭守敬二人,是準備在北元治下完成這一劃時代的科學壯舉。可大漢的崛起,讓他們把這一載入人類史冊的光輝事業,放到了大漢帝國的治下,此時郭守敬正乘船,分派多路人馬,在南到新大陸(大洋洲)北端,東到日本,西到波斯的廣闊海域上測量,而北方就交給了王恂。

王恂隨楚風麾下大軍行動,安全既有保障,後勤供應也十分充沛,可比以前在北元制訂的計劃省了不少力氣,關陝、燕雲、遼東、東蒙古,每到一地,漢軍忙著沙場血戰,王恂就把儀器架設好,測星辰、觀日月,比打仗還要忙呢!

此次測量,藉助海路便利,測量範圍比之前預計的要大得多,資料要詳實得多,精鑄法制造的儀器更為精密,又有天文望遠鏡的幫助。王恂得到的授時歷,將會比原來計劃的那本,更加準確,精密。

多年的夙願得以實現,王恂心情好到了極點,出艙來透透空氣,就見那些高麗小船遠遠輟在後面,倒是有些奇怪。

烏仁圖婭正陪著楚風在船頭吹風,剛剛楚風還惡搞了個泰坦尼克的經典動作,讓她心頭如有鹿撞,好不容易定了定神。聽得海風把王恂的自言自語傳入耳中,她沒好氣的道:“這些高麗狗,就改不了吃屎。大漢是他們的主人,怎麼敢對主人無禮?最多是搖搖尾巴,乞食罷了。”

果不其然,艦隊到了浿水(今大同江)入海口停下來休息、加水、開午飯,遠遠跟著的那群高麗舢板就打著白旗,慢慢貼了過來,船上人用半生不熟的漢話喊道:“江米糰子,又香又甜的江米糰子,西瓜,瓤紅帶沙的西瓜,剛打的魚,活蹦亂跳的魚……”

北洋分艦隊的官兵對這一幕司空見慣,分艦隊司令唐浩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看楚風,等皇帝做出無所謂的表示,他才下令允許高麗船靠近,不過也嚴格限定在艦隊護衛圈外圍,決不允許接近海上君王號。

漢軍是一支職業化軍隊,官兵們餉銀豐厚,有就地購買糧草食物的習慣——楚風也鼓勵這種做法,用易於攜帶的流通貴金屬換取糧食、蔬菜和新鮮肉類,可以緩解當前生產力水平下,交通運輸相對落後,特別是陸地運輸瓶頸給漢軍造成的後勤壓力。

高麗人興高采烈的貼到了外圍的驅護艦舷側,漢軍拋錨的船舶沒什麼湧浪了,繞是如此,高麗人的小舢板也被一下拋起,一下拋落,看上去很有幾分驚險,但這些傢伙要錢不要命,只管把鮮魚、江米糰子、瓜果蔬菜之類的東西拋上來。

漢軍士兵則嘻嘻哈哈的把金銀幣或者紙鈔扔下去,有的調皮鬼故意將紙鈔扔向遠處海面,只見高麗船上女子像魚兒似的跳出,在空中接住紙鈔,再笑呵呵的游回船上,全身溼淋淋的纖毫畢見。驅護艦上的水手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樂

一意孤行

天降仙妻:這個宅男是我的

司徒止寂

四合院:阿瞞看了直點頭

進擊的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