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7部分,漢風1276,浮游雲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意思就是“和平之城”。然而亞伯拉罕走在歷經千年風霜的古老街道上,卻不能感覺到一丁點和平的氛圍。
若干個世紀以前,猶太人的祖先就在這裡建立了他們的國度,以色列。
埃及法老、赫梯人、波斯皇帝,無數征服者垂涎這片流著奶和蜜的土地,以色列人的抵抗在這些幅員超過它百倍、士兵比撒哈拉沙漠中的沙粒還多的強大敵人面前,顯得那麼的軟弱無力,一次次臣服、一次次屈辱,終於在新的征服者羅馬帝國踏足這片土地之後,猶太人徹底解脫了
——羅馬完整的毀滅了這個國度,毀滅城市、擄掠財富、放逐原住民,就連猶太人的聖殿都只剩下了哭牆那麼一小截兒,從此之後,耶路撒冷的歷史就和猶太人徹底斷絕了關係。
若干個世紀過去了,羅馬帝國的後裔拜占庭人,又被新興的阿拉伯人趕走……
公元11世紀,埃及法蒂瑪王朝哈里發哈吉姆。埃瑪爾命令摧毀耶路撒冷所有的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禮拜堂,這一行徑激起了西方基督教世界的聲討,這成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導火索之一,此後十字軍佔領了聖城,並建立起了耶路撒冷王國。但很快就在穆斯林聖戰的怒潮中大敗虧輸,將聖城拱手先讓。
所以,現在的耶路撒冷,主體居民既不是最古老的主人猶太民族,也不是羅馬帝國和歐洲十字軍,而是尊奉古蘭經的阿拉伯人。
哈里發穆斯塔法下達了聖戰令,城中已經有好幾起針對落單漢軍士兵的襲擊事件,漢軍不得不派出巡邏隊上街,而街道兩邊的行人看著亞伯拉罕以及隨漢軍而來的所有“異教徒”的目光中,充斥著刻骨的仇恨。
亞伯拉罕明白,作為弱小的民族,猶太人根本不可能戰勝從北非直抵小亞細亞,如海洋般龐大的阿拉伯世界。耶路撒冷,這片流著奶和蜜的土地無論屬於羅馬教皇、屬於大漢皇帝還是屬於真主安拉,但可以確定一點,就是決不可能屬於猶太人。
看了看街道兩旁阿拉伯居民那死氣沉沉的臉,和他們深陷眼窩中帶著仇恨的眸子,亞伯拉罕又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快意。
“哼哼,也許大漢皇帝還是太仁慈了點,要知道羅馬人消滅迦太基,毀滅城市之後還在地上鋪滿粗鹽,讓那片土地寸草不生;蒙古人則把高過車輪的男子統統殺光……不過,無論如何他讓惡貫滿盈的馬木魯克這群宗教迫害狂,得到了應有的清算……”
想到蘇丹蓋拉溫的死,以及搗毀耶路撒冷所有猶太神殿,並向過往猶太人徵收高額人頭稅的馬木魯克行將覆滅,亞伯拉罕就忍不住在心頭低呼了聲“大漢皇帝萬歲”。而當阿拉伯人向他投來可以殺人的目光時,他就把腰間盛裝護照的小鋼筒輕輕一提,故意走在漢軍的巡邏隊旁邊。
細細品味著仇敵那種憤恨不平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亞伯拉罕就比喝了阿巴丹的葡萄美酒還要舒坦,只覺得為了取得漢籍而熬更守夜背誦新儒學經典,付出的辛勞都在此刻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他絕對沒有想到,一個時辰之後,自己會心甘情願的放棄這好不容易得來的小圓鋼筒。
………
耶路撒冷充滿伊斯蘭風情的行宮中,楚風正盯著巨幅世界地圖。
華夏本土方面,第二軍第三師已經修通了西寧至拉薩、成都至拉薩兩條官道,按一丈寬的標準建設完成,碎石夯土路基、三合土路面。
修路的過程相當順利,花費的金錢、犧牲的人數都不算多,關鍵一條就是用了以夷制夷的法子,與其從內地派青壯去修路,又有來回路途的消耗,又不見得適應高原氣候,傷亡必然慘重,倒不如招募既適應氣候又熟悉環境的當地來幹,方便快捷不說,高原上你內地漢人跑兩圈就氣喘吁吁。人家挑個百十斤兒還唱山歌呢!
大漢可不會用莫名其妙的民族政策束縛自己的手腳,煽動“階級鬥爭”消滅那些冥頑不靈的土司,願意和大漢合作的嘛,賞功罰過,出錢僱人,如是而已。
吐蕃十三萬戶決不是束手待斃的主兒,可現在的雪域高原早已不復吐蕃王朝當年的興盛了,已故北元國師八思巴建立的薩迦政權,只是十三萬戶名義上的宗主,實際上他們還是各自為政。
大漢慣用的文武兩手、又打又拉,本來就是一盤散沙的十三萬戶,遇到這等手段只好徒呼奈何了,有的直接宣佈歸化,有的試著打了場仗,大敗虧輸之後投降了事,有的死不悔改,大漢就給他來個連鍋端:
把庫房裡搜出來的人皮經書、人頂骨數珠、顱骨碗往光天化日下一擺,找幾個苦大仇深的農奴在那兒一哭,不用煽動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