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文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2部分,重生之紅星傳奇,老山文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思說:“支那有個陝西抗日特區教導師,師長是劉一民,窮兇極惡,導致皇軍第五師團主力和察哈爾派遣兵團玉碎,讓板垣徵四郎中將蒙羞而死。閣下務必找到他,消滅他,拿他的人頭祭奠玉碎的大和勇士。”
香月清思中將自然是知道劉一民的,關鍵是對怎麼才能消滅劉一民心裡沒底。不過,司令官閣下的命令還要執行,忙立正敬禮說哈伊。
見香月清思中將愉快地接受任務,寺內壽一大將這才寬心,領著手下的將軍們去邊喝茶邊欣賞藝激的表演了。
太原遭日軍轟炸的詳細情況和閻錫山獎勵教導師50萬元的事情,劉一民不知道。不過,日軍飛機在天上偵查和實施狂轟亂炸的情況,劉一民已經知道了。
因為採取的是夜晚運兵的辦法,從代縣下火車後,部隊稍事休整,就開始分路向繁峙趕來。
部隊晝伏夜出,敵人飛機對教導師沒有造成什麼實質性傷害。但敵機返回途中,對稍大一點的村鎮進行轟炸的情況,這一路走來隨處可見。
到處是燃燒的村莊,到處是死難的百姓,日軍飛機連續幾天的報復性轟炸,在山西製造了無數慘禍。
劉一民心裡知道,日軍新的航空兵團趕到了,機場也維護好了。日寇的增援部隊恐怕也到了,寺內壽一這老鬼子很快就要醞釀新一輪攻擊作戰了。這山西,怕是又要成為日軍的攻擊重點了。
想想由於自己的到來,日軍在太原吃了這麼大的虧,一定是要報復的。加上國軍在淞滬戰場上的表現可圈可點,目前還在南京與上海間與日寇對峙,雖然由於日寇連續增兵,國軍已經呈現不支態勢,撤退是早晚的事,但與歷史上相比,那局面是大大改觀了。日軍不但沒有實現三個月佔領中國的企圖,反而連續損兵折將,大本營的那些戰爭狂人們恐怕早已經是暴跳如雷、舉止失措了。
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日軍將很快發動對南京的攻勢作戰,津浦線上的日軍也會迅速南下,攻擊徐州。平漢線上的日軍也會加大對河南的攻擊力度,企圖度黃河南下武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戰略防禦階段才剛剛拉開序幕,接下來還會發生一系列殘酷戰鬥。只有等武漢會戰結束,日軍戰線拉長、兵力分散的時候,才能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現在的問題是,必須加快對日軍的攻擊,儘量消耗其實力,促使戰略相持階段早點到來。
千里奔襲取天津,掠奪日寇戰爭資源,而後南下佔山東,形成強大的敵後根據地,發展生產,壯大實力,這確實是妙棋。箇中關鍵,在於時機把握,一定要在日軍增援部隊主力離開平津地區南下、西進之後,才能實施。
再比較一下蔣介石和*八九二人在抗戰方針上的差異,蔣委員長實施的戰略方針是持久消耗戰,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目的是透過一系列會戰逐步消耗日軍,等待國際援助。因為他從來就不相信單靠中國人的力量能夠打敗日本人。應該說,蔣介石的方針也是正確的,不過造成的損失太大,國力損耗太大。劉一民知道,在當時的國力對比下,這也是無奈之舉。
毛主席實施的是持久戰,要在敵後發動人民,建立根據地,採取游擊戰術,在與日寇爭奪中消耗其戰爭資源和實力,從而壯大人民武裝,立足點是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打敗日本侵略者。
兩個人的方針總的說都是立足於中日國情、持久作戰,不同的是,毛主席的方針立足於依靠人民力量,是以戰養戰,在戰爭中發展壯大,更積極,更正確,更有前途。
劉一民想想就知道,歷史上解放戰爭時期國共爭戰,其結果早在抗戰時期就已經註定了。因為雙方領袖的戰爭指導方針不同,高下立判。難怪後世有的國民黨被俘高階將領曾說,三年解放戰爭,如果沒有美國支援蔣介石,一年就可以結束戰爭了。
想歸想,做好眼前的工作、打好眼前的仗才是根本。所以,一到繁峙,劉一民就命令錢壯飛和賀興華架起電臺,與羅延聯絡,詢問偵察營位置和敵情變化。
羅延報告,偵察營已抵達易縣,與115師部隊也取得了聯絡,繁峙到易縣交通暫時安全,易縣縣城尚在日軍控制中。
劉一民命令羅延按照命令執行,在易縣留一個偵察班,為特戰支隊帶路。
考慮來考慮去,劉一民還是向主席和總部發去了部隊抵達繁峙的電報。
總部的回電很快就到,由朱老總、彭老總聯名簽發的電報很短,只有短短十二個字:“鄧信收悉,已報西安,大膽實施。”
主席的電報隨後也到了,可能是出於保密考慮,主席的回電也很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