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文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3部分,重生之紅星傳奇,老山文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蔡中都知道于學忠部沒有按費縣聯合軍事會議精神出動全軍向臺兒莊一線進擊,只是一直在行軍途中,馬不卸鞍地往大汶口趕,來不及和于學忠打嘴皮官司。一聽劉一民聲音裡透露出一股急躁情緒,就讓賀興華和張林風、李哲曉他們去發電報,坐下來拿著于學忠的電報看了起來。
看完電報,羅榮桓思索半天,開口子道:“現在首先要弄清楚,于學忠是想儲存實力呢,還是要堅決執行蔣介石的命令和我們在山打擂臺。要是于學忠只是想儲存實力,這好辦,讓郭子化去見見他,做做工作,估計他還會全力配合我們作戰。要是于學忠執行蔣介石的命令和我們打擂臺,那正好,不必客氣,按師長的決心辦。攆沈鴻烈是攆,攆于學忠也是攆。把他們統統攆滾蛋,把山東徹底變成我軍牢固的根據地。”
蔡中眉頭皺到了一起:“師長、政委,防人之心不可無,我看,必須馬上命令洪超遠回師臨沂,以免發生意外。”
劉一民眼睛一閃,瞪著蔡中問道:“你是說于學忠部會趁著我軍主力不在魯南山區,于學忠部還會趁火打劫?”
蔡中回答說:“按道理講于學忠不會那麼傻。但是戰爭年代什麼事情不會發生?誰都知道魯南山區易守難攻,控制魯南山區就可以在魯南站住腳,進可攻、退可守,比在平原上與小鬼子硬抗要好辦的多。再說了,于學忠部情況複雜,有人同情共產黨,也有人仇視共產黨。我看,還是小心一點為好。張裡元的家就安在臨沂城裡,他能不想回家麼?”
劉一民想都不想了,直接喊道:“朱哲曉,記錄命令。”
正在發報捷電報的參謀處副處長朱哲曉趕緊掏出本和筆,跑了過來。
劉一民說道:“命令:洪超遠率教五旅主力立即撤出郯城防線,防務移交魯東南支隊,回防臨沂,向于學忠部、張裡元部、吳化文部放出警戒。十萬火急”
羅榮桓提醒說,可以給負責監視新四師、張裡元部的兩個特戰中隊發電報,看看這兩支部隊有什麼動向沒有。至於于學忠的51軍、57軍,應該不會有什麼異動。于學忠不是背後放暗箭的人,不要放警戒,那樣有點風聲鶴唳了。
劉一民搖搖頭:“我都有點擔心來不及了。”
八路軍快,執行周復密令的張裡元和吳化文動作更快,劉一民的話音剛落,師部的電臺就收到了監視張裡元部和新四師吳化文部的兩個特戰中隊的急電,報告說從昨天開始,新四師和張裡元部駐地開始張貼進軍臺兒莊、打下徐州之類的標語,部隊還進行了戰前動員,說是奉蘇魯戰區司令部命令,要南下臺兒莊。今天晚上,吳化文部、張裡元部全軍開拔,上了公路,向臨沂方向前進。
要是不瞭解情況,劉一民、羅榮桓可能還認為吳化文、張裡元是真的要到臺兒莊佈防去。現在既然知道了于學忠只是抽調吳化文一個團、于學忠兩個團去臺兒莊一線佈防,那吳化文部、張裡元部全軍出動就成了問題了。他們要幹什麼?
劉一民臉都急白了,一連聲地命令立即通知駐守臨沂城的教五旅留守部隊進入戰鬥狀態,命令立即給洪超遠發報,迅速回師臨沂。
其實,這個時候已經晚了,臨沂城已經落入了張裡元部手中。
第九0五章 摩擦起兮(續)
張裡元是山東定陶人,北京大學政治系畢業,今年49歲,與秦啟榮同歲。
在臨沂保衛戰的時候,張裡元率領兩個保安團配合龐炳勳部作戰。張裡元本人曾經親自帶著弟兄們與小鬼子白刃廝殺,立下了戰功。八路軍進軍山東後,張裡元對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有了一定認識,與共產黨的關係相對較好,魯南黨組織也派人到張裡元部幫助訓練部隊。
沈鴻烈到魯南與張裡元會合後,把劉一民對他的推心置腹的交談和八路軍的好處全部忘諸腦後,而是滿懷對山東八路軍如此強勢的憂慮,向張裡元傳達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精神,希望依託張裡元部和魯南其它地方武裝的力量,在魯南首先恢復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的基層組織、基層政權,遏制共產黨在山東的發展。特別是秦啟榮,骨子裡就見不得共產黨那一套,更是鼓動如簧之舌,向張裡元灌輸防共、反共思想。用秦啟榮的話說,就是共產黨是借抗日擴大勢力,如果抗戰結束了,共產黨和八路軍也發展壯大了,那抗日還有什麼意思?因此,“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以不反”。
泰西戰役結束後,八路軍橫掃魯南,控制了魯南山區,八路軍魯南軍區又進駐嶧縣,張裡元好不容易盼到魯南山區收復了,結果他卻連臨沂城也回不去了,共產黨這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