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文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5部分,重生之紅星傳奇,老山文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魯北特委與山東省委失去聯絡,馬振華臨時負責魯北特委工作。
歷史上,我黨建立的冀魯邊區根據地位於河北省東南部與山東省北部的接壤處,東臨渤海,西接津浦鐵路和運河、南瀕黃海、北到獨流減河,大體包括現在河北滄州地區的鹽山、黃驊、海興、孟村、東光、南皮、吳橋七縣和滄縣、青縣的津浦路東部分;山東省德州市和寧津、樂陵、慶雲、陵縣、商河、臨邑、濟陽七縣和平原、禹城兩縣的津浦路東、齊河縣的津浦路北部分;山東省惠民地區的惠民、無隸、陽信三縣和沾化、濱縣的一部分,人口大約600萬。
這個時候冀魯邊地區形勢錯綜複雜,除了日偽勢力,還有各種地方勢力和土匪武裝,這些人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反共。魯北特委開始的時候處於地下活動狀態。拉隊伍初期實力過弱,一直在夾縫中生存。後來,教導師攻佔天津的訊息傳到了冀魯邊地區,31支隊開始對日偽勢力積極作戰,最近剛剛收復鹽山縣城,將駐守縣城的500名偽軍和100名日軍驅除。31支隊也發展到了1300人左右。
見到如此規模的主力部隊,馬振華激動的不行,他一直從事地下工作,都是在敵人眼皮子底下活動,到冀魯邊地區建組織拉武裝後,也一直在敵人勢力的擠壓下生存,哪裡想過能遇到我軍如此強大的部隊。因此,當張洪濤向他傳達中央成立山東局和教導師主力大舉東進如魯的精神以及教導師決定成立冀魯邊黨委、冀魯邊行署、冀魯邊軍區後,馬振華就緊緊地握住張洪濤的手,連聲說總算是盼來了上級組織、盼來了大部隊。
激動過後,馬振華馬上就向張洪濤和符竹庭建議,是不是趁大部隊在次過路,直接把那些日偽勢力清掃一遍,把那些雜色武裝予以整編。這樣的話,以後冀魯邊的抗戰形勢就穩定了。
張洪濤和符竹庭原來也有這想法,但怕耽誤東進部隊行程,再說憑著自己強大的教六旅,還怕整編不了那些還不成氣候的雜色武裝麼?
見馬振華這樣說,張洪濤就考慮大部隊路過,掃蕩那些日偽勢力和雜色武裝如秋風掃落葉一般,一下子就可以解決冀魯邊地區的大部分問題,對邊區建立和以後的發展壯大起到奠定基礎的作用。可惜。師長說的清楚,是要隱蔽東進,短期內不打大的殲滅戰,只是要求各部隊廣泛開展冷槍冷炮運動,積小勝為大勝。
張洪濤雖然不知道劉一民為什麼下達這樣的命令,但他清楚這是要隱蔽部隊的戰略企圖,避免將日軍重兵集團的攻擊鋒芒引向即將建立的山東抗日根據地。師長說的很清楚,要在山東埋頭髮展兩年,建立起強大的根據地,拉起幾十萬精銳的野戰大軍,最後於日軍重兵集團實施戰略對決,並要求全師上下都要圍繞這一目標而奮鬥。再說了,這冀魯邊東面是大海,西面是津浦路,南面是黃河,一馬平川,無遮無擋,現在日軍還不知道教導師主力已經離開冀中、冀南東進,如果他們知道了教導師東進的訊息而且有四個旅在冀魯邊,恐怕成群的飛機馬上就會飛來,現在搞大規模軍事行動得不償失。還是要靠自己冀魯邊軍區的部隊慢慢消耗日偽勢力。待時機成熟,師長一聲令下,就可以大打狠打。
張洪濤耐心地向馬振華說明了不能拖主力東進後腿,並告訴他,以教六旅的實力,整合冀魯邊各色地方勢力武裝易如反掌,就是徹底剷除日偽在冀魯邊的勢力也是可以辦到的。眼下,需要趕緊組織力量,幫助大部隊快速渡過黃河,繼續東進。
馬振華是老黨員了,張洪濤一解釋它就明白了,這支大軍另有任務,是秘密路過這裡。於是就趕緊組織力量為大部隊過路燒水做飯,好讓戰士們吃一口熱飯。
李清原來就是十八團、中央警衛師的政治部主任,從小水伏擊戰開始,都擔當著獨當一面的重任。劉一民讓教三旅指揮教七旅、教八旅東進,事實上就是讓李清負責指揮三個旅的東進作戰。這一點,幾個旅的首長都是非常清楚的。
在東光縣域短暫休整後,李清與張洪濤、符竹庭話別,交待二人按照師部命令,一手抓政權建設、發動群眾,一手抓對敵鬥爭,堅決徹底地把日偽勢力驅逐到鐵路線上去。短期內不要大打要小打,不要亮出教導師的牌子,部隊偽裝成31支隊進行作戰。要讓鬼子相信,教六旅只是活動在冀魯邊區的民間抗日武裝,教導師主力仍然在冀中、冀南,為冀中、冀南部隊鞏固根據地儘可能地爭取更多的時間。等師部東進沂蒙山區後,及時向師部請示作戰方略。
最後。李清提醒張洪濤和符竹庭,要貫徹師長講的平原作戰原則,組織訓練民兵,用地道戰、地雷戰對付鬼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