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雪的季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部分,霍英東全傳,飄雪的季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同。
這10多年來,霍英東到內地投資、捐贈,光是純粹的捐贈款額就超過20億港元;所有的投資也有很高的效益,但他也沒有把這些收益拿回香港,而是繼續用於內地的投資和捐贈。
有些人因而不理解:若把這幾十億存在銀行,起碼已經升值到100億,光是利息也夠他們家族吃幾輩子,何必辛辛苦苦到內地疲於奔勞?
我也曾向霍英東問過這個問題,他說:“是呵,我有時也問自己,何苦呢?我們家族每年在港澳的生意入息4億多港元,不但全部用到內地,連我們在瑞典銀行的存款也拿出來用在內地,傾家蕩產為了什麼呢?甚至幾乎連命也賠上,為什麼?我的子女有些都不理解,罵我的,何苦呢?不也就是為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為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正是為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1990年夏秋之交,霍英東專程遠赴德國考察。當時,兩德剛剛統一,統一後的德國將如何縮小東、西兩地在經濟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而融為一體,廣為世界關注。霍英東在德國跑了10多天,認真考察德國方方面面的情況,他希望透過現場考察,把兩德合併後的種種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總結出來,向中國領導人獻策,以促進祖國的繁榮和統一。而後,又到了東歐一些國家考察……
我曾問他:“你這幾年考察了不少國家,你覺得德國、東歐等國家有哪些方面對中國有借鑑作用?”
霍英東說:“看了那些國家的情況後,我覺得什麼也不需借鑑,中國有中國的特色,中國的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國家中最成功的,任何一個國家,包括蘇聯也學不到。”
“為什麼這樣說呢?”
“其實很簡單,我時常想,俄羅斯和東歐的改革,困難重重,成果不大,重要之點是因為缺少一個它們的‘香港’。你想想,中國搞改革開放,香港不僅為內地提供資金、技術、裝置、人才和國際資訊,而且成為內地與國際接軌的樞紐,特別是成為3000多萬華人與內地交往的主要關口。而這數千萬海外華人,據說掌握著2萬億美元的資產,這比目前中國內地的國家總資產大約高四五倍。想想中國近百年追求現代化的艱難而慘痛的歷史,也可以知道,一個如此龐大的國家,沒有外來能量的輸入,是難以有什麼變化的。所以,香港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霍英東還利用一切機會,到處宣揚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已故的美國前總統尼克松1994年曾到廣州訪問,當時霍英東和前廣東省長朱森林一起宴請尼克松。霍英東抓住這個機會,在向尼克松敬酒時,對他說:“中國的改革開放還很艱鉅,不少地區還很落後,有些人還睡在街上。12億人口的中國生活問題如果解決不了,你想世界的負擔有多重,我們中國要跟美國買一輛波音747客機,你知道我們要用多少船香蕉才能買到。一句話,包括美國在內,全世界都應該支援中國的改革開放。”
有一次交談時,我曾問霍英東:“好像聽人講過,你不是中共的統戰物件,而是中共的自己人,事實是怎樣的?”
霍英東笑而不答,但他的一位助手卻不加思索地笑著說:“絕對不是,這個說法完全沒根據。你提出這個問題,我也覺得出乎意料之外,是第一次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你想,怎麼可能呢?不可能的,你知道啦,他家裡有三個老婆,共產黨員怎能有幾個老婆;另外,澳門娛樂公司,他是股東,怎麼可能呢?”
停了一會,他又說:“我在香港幾十年,接觸過不少資本家,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們作為一箇中國人真是非常愛自己的國家,愛自己的民族,包括以前從香港回內地、現在當廣東工商聯主席的陳祖培,以及李嘉誠、王寬誠等等許多資本家,這種感情是很濃厚的。王寬誠是北角地王,他並不是像別人所說的那樣靠內地賺錢,而是靠地產賺錢。他病後,一直在北京,死也要死在北京……不少海外的資本家,都希望透過商業來強國富國。鄭觀應早在《盛世危言》一書中就講過中國民族資本家的這種思想、感情。霍生就是這樣,一心一意為了國家。他寫那篇歐華學會講稿(指《中國的現代化與香港”九七“》)時,也想過會得罪一些人,但他覺得,為了香港,為了中國的現代化,得罪一些人,最多不做政協副主席,就這麼簡單。”
“事業永遠立足於香港”
�1989年風波之後,一些人對香港前途失去信心,遷冊、移資、移民形成風潮,連霍英東的一些生意上的夥伴也遷冊國外,轉移資金出港。
據說,那場風波之後不到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