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雪的季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部分,霍英東全傳,飄雪的季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像機場公司一樣,自己沒有飛機,航空交通就交由航空公司,我只提供碼頭場地……”
“那後來為什麼又不做了?”我問。
“不是自己不想做,困難雖然有,但自己當然有信心,比如我和政府籤合同供應全港的海沙,幾十年來,從來沒有出現過沒有沙的情況。港府當時節外生枝,要我擔保,每年至少要有20萬個貨櫃箱在碼頭停泊,才能讓我做。其實,當時,整個香港也沒有20萬個貨櫃箱。”
“港府為什麼會提出這個要求限制你?”
“我當時對港府說,就當我是向政府買幅地蓋房,蓋了房之後,有無人住是我的事。又如我蓋寫字樓,你無理由要求我要保證有多少人來租用才給我發展。我是一個投資者,我投資建起了碼頭,有無貨櫃箱,是我自己的事,蝕本也是我自己蝕,不關政府的事。”
“說到底,政府是不想給你發展?”
“這是沒理由的,港府是出一些難題,不讓我做。所以,我乾脆放棄了,後來港府轉給了幾個做貨櫃船的公司經營……”
而霍英東得而復失的葵涌第一號貨櫃碼頭,後於1972年5月建成啟用。
貨櫃運輸業發展迅速,並很快就成了世界運輸業的主流;香港也正是憑著擁有噸位大、服務一流的貨櫃碼頭等優勢,在20世紀70年代一躍成為世界海運中心之一。
貨櫃運輸業自興起之後,在短短20多年間,雖然幾經滄桑,其間又曾受到海運業出現大蕭條的世界性危機的嚴重衝擊,但貨櫃碼頭經營至今仍然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
霍英東因港府的歧視,失去了發展貨櫃碼頭的機會,也可以說是失去了一盤可能讓他財源廣進的大生意。
如果不是因為港府的歧視,說不準,霍英東在繼五六十年代成為香港“地產大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