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1部分,鐵血大明,花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是濟寧之戰敗了,就讓我們關寧軍撤回遼西,當他們建奴的屏障,和明軍拼個你死我活。不過,我偏不如他願,建奴真要輸掉了濟寧之戰,嘿嘿。”
吳三輔急道:“二哥,怎樣?”
吳三桂不答反問道:“三弟,知道二哥為什麼向多爾袞要這兩萬匹戰馬嗎?”
“知道。”吳三輔道,“為了牽制紅娘子的騎兵。”
“屁!”吳三桂道,“老子要這兩萬匹戰馬那叫有備無患,真要有一天建奴被趕出了中原,我們又在山西立不住腳,嘿嘿,到時候就帶著三萬騎兵去大草原,佔下大大一片草原當我們的蒙古王爺去!王樸再能,他總不能追到草原上去吧?”
“啊?”吳三輔失聲道,“可那是蒙古人的地盤啊。”
“屁!”吳三桂不屑道,“建奴要真打輸了,以多爾袞的狠毒,你以為他能讓多少蒙古人能活著回草原?到時候草原上就剩下老幼婦孺,蒙古各部拿什麼抵擋我們吳家的三萬鐵騎?嘿嘿,誰說只有蒙古人才能當草原之王,老子是個漢人,還就當定了這個草原之王!”
吳三輔滿臉佩服地望著吳三桂,低聲道:“還是二哥厲害。”
“先看濟寧之戰的結果吧,建奴要是贏了,我們就還是奴才。”吳三桂說著看見對面走來幾名蒙古親王,又低聲叮囑吳三輔道,“還有老三,這些話可千萬不要跟人說起,要不然你我死無葬身之地。”
吳三輔凝聲道:“二哥你就放心吧,小弟理會得。”
揚州,江都。
揚州知府顧炎武正帶著揚州闔府官員站在漕運碼頭上翹首迎候。
顧炎武十四歲成為諸生,同年加入復社,當然也是東林黨人,雖然沒有中過進士,卻由錢謙益保舉於去年外放揚州知府。中央軍北上抗奴可是大事,顧炎武身為揚州知府,中央軍路過揚州,他自然要帶著大小官員前來犒軍。
事實上這也是王樸所希望的。讓顧炎武帶著府中官員以及江都百姓來犒軍,就能讓他們見識見識中央軍的威風,給揚州府的官員、士紳、商戶、百姓增加一些信心。讓他們知道只要有中央軍在,大明就不會亡!皇漢就不會亡!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軍隊無疑是最能鼓舞國人士氣的。
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同樣如此。強大的軍隊可以極大地提升民族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更能夠喚醒民族的血性!
大漢民族自從朱熹搞了個理學之後,血性正在逐漸淪喪,堂堂大宋為什麼會被北方遊牧民族打得毫無招架之力,以致最終亡國?就是因為理學閹割了大漢民族的血性,把一群鐵骨崢崢的漢子變成了一群溫順的綿羊!
假如任由理學繼續氾濫肆虐,整個大漢民族將會徹底淪為建奴的奴隸,然後從世界之巔跌入恥辱的深淵,淪為任人宰割、任人奴役的羔羊。身為穿越者,王樸當然不能任由這樣的歷史悲劇重演,他當然得竭盡全力改變這一切。
大漢民族應該是包融的,可這種包融絕不是建立在被遊牧民族征服、奴役的基礎之上。
民族融合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可這種融合絕不應該建立在大漢民族被遊牧民族所征服、所奴役的基礎之上,而應該是建立在漢人為主導的基礎之上!
王樸知道,要想轉變大漢民族士紳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奴性,僅靠明陽大學的新式教育,以及把陽明心學捧上神壇還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根除大漢民族的奴性,最行之有效的辦法還是武力征服,赤裸裸的武力征服!
只要屠滅曾給自己帶來慘痛災難的建奴,只要征服了四夷八荒,大漢民族就會自然而然萌生強大的凝聚力,自然而然就會萌生強大的民族自豪感,就會自然而然地認為只有大漢民族才是整個世界的主宰。
到了那時候,儒家理學帶給大漢民族的精神閹割也將蕩然無存,大漢民族也將重新恢復秦漢時期的血性以及骨子裡流露出的自強自豪!
第二百七十章 濟寧之戰
顧炎武帶著揚州官員士紳正等得心急時,最前邊的百姓忽然間騷動起來,很快就有衙役一溜小跑到了漕運碼頭上,氣喘吁吁地稟報道:“大……大人,來……來了。”
顧炎武欣然道:“真的來了嗎?”
“來了。”衙役應道,“好……好多兵,可……可威風了。”
衙役話音方落,顧炎武身後的判官黃希勇手指前方也跟著大叫起來,顧炎武順著黃希勇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前方地平線上果然出現了一杆大旗。獵獵飄蕩的大旗下,一隊人馬排成四列縱隊,正跑步前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