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部分,全能籃板痴漢,花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教練組商量過了。”奇克斯伸手拍了拍陳牧的手臂,笑道:“下一場比賽開始,你將作為隱形首發出場……!”
第三十四章:春風得意
時間來到了2006年1月下旬。
費城76人主場,瓦喬維亞中心球館內,人聲鼎沸。
在與休斯敦火箭隊的比賽中表現亮眼,第一次為球隊出場,就拿下了20+10的表現之後,陳牧成為了球隊的隱形首發,在球隊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接下來的一週之中,陳牧的上場時間不斷增加,在太陽隊場均只有17分鐘的上場時間之後,來到76人隊的陳牧繼續著自己的神奇之旅。
在教練組的信任下,陳牧雖然依舊坐在替補席上,沒有成為球隊的首發人選,但是所有球迷和球評人都很清楚,以陳牧在隊中的影響力和實力,實際上早已超越了普通替補的角色,成為了輪換陣容中最最重要的一員。
“場均上場24分鐘,每場就像是熊貓見到竹子一般,瘋狂的攬下13個籃板球,其中6個前場籃板,球隊新援陳的表現已經越來越亮眼,超越了克里斯韋伯,成為了76人隊的籃板王!”
場邊評論席上,老牌本地評論員依舊慷慨激昂,幾場主場比賽觀看下來,這位陪伴了76人隊多少歲月風雨洗禮的老球迷,已經徹底成為了陳牧的“粉絲”,每一場比賽除了一如既往的將播報重點放在艾佛森身上之外,關於陳牧的內容也是越來越多。
“除了籃板球之外,我們還得到了一個巨大的驚喜:之前在太陽隊進攻端表現拙劣的陳,居然不斷的投中漂亮的中距離投籃,得分效率非常高,其在油漆區外、三分線內的中投命中率超過了百分之六十!”
“雖然這些投籃大多都是得到隊友助攻,在無人防守的情況下命中的,但是有了這樣一箇中投精準的大個子,我們76人隊的戰鬥力又上了一個臺階,球隊戰術得到了極大的豐富!”
評論員翻看著球隊官方給與的資料,其中就有一部分常規戰術的解析,興奮的說道:“我們注意到,球隊在越來越多的為陳牧製造中投機會,各類掩護層出不窮。而陳牧也沒有讓我們失望,這個中國小子持續不斷的命中中投,證明了第一場比賽的表現不只是曇花一現,而是他實力的真正體現!”
陳牧繞底線來到弱側,一方面為艾佛森讓開攻籃區域,一方面牽扯防守,尋找空位中投的機會,接到籃球的一瞬間就毫不猶豫的中投出手。
這一套戰術已經成為了76人隊的標配,陣地戰中,陳牧用優雅無比的動作一次次的命中跳投。已經有球迷將他在幾場比賽之中的投籃做成了集錦,起名為“大個子中投的藝術”,放在網路上供人觀看。
這個影片集錦配上了時下最流行的嘻哈音樂,顯得動感而富有活力,短短几天時間就已經被無數人點選觀看,甚至被頂上了籃球相關網站的首頁。
實際上,自從諾維斯基橫空出世之後,“大個子如何利用自己精準無比的中投改變比賽”這個議題,已經越來越多的被提到了檯面之上。
雖然在之前NBA漫長的歲月中,也曾經出現過類似馬龍這樣的大前鋒中投高手,但是能夠將中投作為最主要得分手段,並以此改變比賽的球員,卻是在近幾年的NBA之中逐漸興起,成為了主流配置之一。
隨著比賽節奏的加快,小個子的作用越來越得到凸顯。而為了將內線拉開,給小個子足夠的突破空間,各大內線球員也都紛紛開始練習投籃。
諾維斯基、加內特、韋伯、拉希德華萊士、乃至於生涯中期打了一段時間中鋒位置的鄧肯,都開始用自己的投籃水平改變比賽。球場的空間被進一步拉大,比賽的節奏不斷增快,“小個突襲、大個子中遠投”的風潮開始席捲聯盟。
而陳牧,正是在這樣一個絕佳的時間點上出現,利用自己的投籃能力給76人隊帶來了強大助力,成為了新生代內線球員的一個小小的象徵。
“這只是一個開始……”
陳牧內心十分清楚,提速、拉開空間、大個中投,只是一切的開始而已。不久之後,當一批中生代球星成熟起來,以小前鋒和控衛為主帶動進攻,大個子愈發向全能、機動的方向發展之後,還會有更多內線球員學會中投,並長於中投。
而在幾個賽季之後,還會有更多內線球員練出一手穩定的三分球,到了那個時候,整個NBA才會逐漸擺脫上世紀90年代那個鐵血的烙印,往著“進攻決定生死”的方向飛速發展。
“現代籃球,最重要的就是‘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