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5部分,吉諾彎刀,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餃子,然後由主人在前面開車引路,一起前往花園參觀。
大家碰面吃完飯後,一起乘坐電梯去車庫。
在電梯裡,主人為活躍氣氛,問了我們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電梯裡面都會裝一面大鏡子?”
大衛說:“這是為調和擁擠空間中的兩性關係而設計的。有了鏡子,女士們就可以凝視自己打發時間,而趁女性們全神貫注凝視自己的時候,男士們也就可以各取所需地凝視女性身體的各個部位,這樣兩性的需求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滿足,一路充滿和平而輕鬆的愉快氣氛。”
大衛的回答令主人仰天大笑起來。
我回答說:“鏡子是為了擴大電梯內的空間感,避免狹小空間帶來的緊迫和封閉感,讓人在潛意識裡擔心電梯掉落下去的那種緊張放鬆。”
回答完之後,我以為這個答案必定是對的。
出人意料的是,主人對這兩個答案都搖頭表示否認。
他說,雖然鏡子事實上起到了上述作用,但那卻不是設定鏡子的設計初衷。鏡子其實最初設計的意圖,是方便坐輪椅的殘疾人士。因為裝了鏡子,他們推動輪椅進入電梯之後,不必費勁地把輪椅轉過來,就可以從鏡子裡看到電梯內門附近的樓層數字顯示。
主人說,他問過很多人這個問題,基本上沒有人能夠答對的。即使是非常博學的人也是一樣。
因為人們都習慣從自我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很少有人會考慮和自己不一樣的人的立場觀點。
博學一般只是自我角度的知識的累加,並不能解決立場多元化的問題。
主人說,其實,這個問題就是庭院設計的精髓所在。一個良好的庭院設計,總是能打動很多人的心,而設計者在設計的過程中,思維的發散性、非自我性其實是很重要的。如果設計者常常能站在超越一切個體區別的立場上來思維,他的設計就具有超越自我的力量,從而能在不同的心靈結構當中都激發迴盪。
在這一點上,設計的本質都是解構性的。透過瓦解有限制的結構而獲得在各種結構中靈光四射的那種普遍性。
(二)
主人的這個回答讓我很震動。
開車前往庭園的一路上我都有點沉默。
音樂一直在車廂裡迴盪著。
大衛覺察到我的沉默,於是問我在想什麼。
我說:“在想剛才主人說的那句話。”
大衛說:“這傢伙很有哲理是嗎?”
我說:”不止有哲理而已,他有某種天生的智慧。他的故事其實說了一個很重要的結論:如果要了解真正的答案,就需要離開自我的角度。你必須擺脫自我才能看到真實。”
大衛說:“那又怎樣?”
我看著大衛說:“你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大衛說:“什麼?”
我說:“這意味著,如果天體物理學要獲得真正的突破,那麼,你就需要離開身為人類的角度。換句話說,如果你不離開人類的立場,就不能理解真實的狀況。”
大衛聽後,也沉默了半晌。
然後他承認這話裡面有“上帝的音調”。
隨即他說:“如果不站在人類的立場上,那麼,該立足於何處呢?”
他說:“你知道我們只能站在人類的立場上,那是我們唯一擁有的落腳之處。”
他說:“如果我們捨棄這一立場,就沒有任何科學,也沒有任何文明瞭。”
他說:“這意味著我們將在宇宙中流離失所,無法延續日常的生活。”
我說:“是的。但離開並不是拋棄的意思。”
我說:“離開人類的立場就是說,不要以為基於此立場而發現的定律是堅不可摧的正確。”
我說:“明白這一點就離開了。明白就是離開。”
我說:“可以發現並使用所有的定律,但同時知道所有的自以為是可能全都是錯誤的。”
我說:“承認這種可能性,永遠保持對這種可能性的容納,就離開了。”
我說:“事實上,這也正是社會理想變成實踐的一條道路,和平與民主的基石。按照我所理解的去生活,但知道它並不適用於別人,並且也不是隻有我才是正確的。、其實每個嬰兒在成為少年的過程中,所學習的,就是這個。而且,我想這也合適於工商管理。”
大衛聽了笑道:“我現在理解為什麼方達峰和你吃過一頓飯之後就能成為朋友了。”
他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