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8部分,吉諾彎刀,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掣鱸靨宓敝小�
最常見的載體是一面鏡子,因為日本人認為鏡子所反射的那種純淨而明亮的光,就象徵著卡米的品質。
有時候,神也會被認為居住在神社附近的一些自然物體當中,例如瀑布、特別的樹、石頭的裂縫等等。
每一個神社裡面都住著不同的神,但祈禱者並不總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參拜的是什麼神。這一點在中國的朝聖者當中也經常看到。如果你問一個正在奮力登山朝拜的老太太,她可能回答不出山上的各種寺院裡供奉的都是誰,但她相信所有那些被供奉的神都可以帶給她幸福,滿足她的**。
一般來說,在神社裡面,祈禱者不會看到一個人格化的具體的神可以膜拜。
當他們到達神社時,他們會靜靜地站一會兒,然後拍手,深深地鞠躬,然後跪拜,感受神靈在自己的心中,感受那種內心深處和神的聯絡與交談。
事實上,祈禱者並不是很在意要知道神的名字和事蹟,更重要的是,他們要在自己心中建立起某種和萬事萬物的連線,並從中體會到神聖的力量。(未完待續。。)
第七百八十章 神道教
(一)
中村帶我去拜訪過他熟識的一位神道教祭司。
事實上,這位祭司是他小學的同學。
我們去神社拜訪他的時候,他正穿著祭司黑色的長袍禮服,站在供臺前默默地詠頌祈禱文。
祭司告訴我,他的家族世代相傳,從事這個職業已經有100多年了。
據說,日本有一座古老的神社已經經了100代人的朝拜了,而它的代祭司全部出自4個家庭。祭司世襲是很普遍的。
神道教的祭司好像並不修煉冥想,他們主要負責保持卡米和人們之間的聯絡,並透過一系列的複雜的儀式,把卡米的力量傳導於人們的生活當中。
祭司的性別是不受嚴格限制的。他們也可以結婚生子,並不過禁慾的生活。
為了準確執行儀式中的每個動作,正確擺放每件物品,祭司們最長需要學習10年的時間。
日本人到神社當中,也並不是一定要祈求神明滿足自己的什麼**,他們似乎更看重的是和神之間保持某種形式的聯絡。
他們從神社回來的時候,常常並沒有帶著神對於自己個人生活的某種許諾,而只是帶著一隻刺繡的袋子,裡面裝著一張代表神社的紙條。
相對而言,中國人去寺院或者道觀就要實用主義得多。他們通常供奉一點水果,一點香油,然後就要求神明給予自己很多:榮華富貴、子女錦繡、全家平安健康,如此等等。
祭司覺得,這有一點賄賂神明的意思,而且,人心貪婪,小小給予就想要換取無限大的回報。神明又不是貪官汙吏,怎可用這樣的方法來對待呢。
在日本一些比較重視傳統的家庭裡面,可能會在家中的某個地方供奉一個微型的神社,而裡面通常只有一面小小的鏡子。
每天開始的時候,家長和家庭成員會站在神社面前,面向東昇的太陽拍手錶示迎接新一天的到來,然後向神社獻上供品。
他給我們看了一套秋天獻祭的時候很常見的祭品。它包括:象徵生命的純淨與安全的水、象徵生命的調劑與和諧的鹽、象徵健康的米,還有蠟燭的光明和水果的顏色與味道。
祭司告訴我們說,和基督教不同,日本神道教裡面並沒有“原罪”的概念,也沒有地獄的概念。但有著“不潔淨”的概念,認為有時候一些不潔淨的因素會影響人和神明之間的關係,從而給人的身心帶來不安。
很多日本人在搬遷新居或者購買新車之後,會請神道教的祭司來舉行一個淨化的儀式。主要動作就是揮動一根來自聖樹的枝條,而上面掛著一個象徵潔淨的白色條幅。有時候,灑鹽和洗浴,也是潔淨儀式的一部分。
在一些規模比較大的神社,比如椿大神社,每個週末排隊等候潔淨的車輛可以多達200多輛。
中村對我說,儘管現在的大多數日本人都同時受到若干種宗教的影響,信仰基督教、佛教、各種新興奇怪的宗教的白領都很多,但在一些傳統的節日,他們還是會回到神道教的神社,舉行一些特別的儀式。
比如12月31日舉行的國家祭祀儀式;元旦去神社參拜,迎接神的到來;比如11月15日前後,人們帶著5歲的男孩和3-7歲的女孩,穿著傳統服裝去神社參拜,祈求神的保護。
這些與各種傳統節日聯絡在一起的神道教儀式,可能比神道教的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