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部分,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瞎說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婚,直到後代再也不能宣稱自己是華人。104
帶著﹁受傷﹂記憶的臺灣人,不是隻有彭明敏。
我坐在蕭萬長的對面。當過行政院長,現在是副總統了,他仍舊有一種鄉
下人的樸素氣質。一九四九年,這鄉下的孩子十歲,家中無米下鍋的極度貧
困,使他深深以平民為念。但是,要談一九四九,他無法忘懷的,反而是一九
四七。
八歲的孩子,能記得什麼呢?
他記得潘木枝醫師。
貧窮的孩子,生病是請不起醫生的。但是東京醫專畢業以後在嘉義開﹁向
生醫院﹂的潘醫師,很樂於為窮人免費治病。蕭萬長的媽媽常跟幼小的萬長
說,﹁潘醫師是你的救命恩人喔,永遠不能忘記。﹂
彭清靠和塗光明到高雄要塞去協調的時候,潘木枝,以嘉義參議員的身
分,和其它十一個當地鄉紳,到水上機場去與軍隊溝通。
這十二個代表,在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五日,全數被捆綁,送到嘉義火車
站前面,當眾槍決。
八歲的蕭萬長,也在人群裡,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但是他眼睜睜看著全
家人最熟悉、最感恩、最敬愛的醫生,雙手縛在身後,背上插著死刑犯的長
標,在槍口瞄準時被按著跪下,然後一陣槍響,潘醫師倒在血泊中,血,汩汩
地流。
﹁八歲,﹂我說,﹁你全看見了?你就在火車站現場?﹂
﹁我在。﹂
在那個小小的、幾乎沒有裝潢的總統府接待室裡,我們突然安靜了片刻。
火車站前圍觀的群眾,鴉雀無聲。沒有人敢動。
這時,萬長那不識字的媽媽,不知什麼時候,手裡已經有一支香,低聲跟
孩子說,﹁去,去給你的救命恩人上香拜一拜。你是小孩,沒關係。去吧。﹂
小小的鄉下孩子蕭萬長,拿著一支香,怯怯地往前,走到血泊中的屍體
前,低頭跪了下來。
第 六 部
福爾摩沙的少年
50
水滴
七十軍在臺灣北部,六十二軍在臺灣南部,很快地開始招兵買馬。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三日,︽臺灣新生報︾刊登了七十軍的公告,﹁接收臺
灣志願兵﹂,十七歲到三十歲都可以報名。
臺東卑南鄉泰安村是一個很小的村子,幾十戶人家,大多是土房。村子背
山面海,望向山,滿滿是濃綠的椰子樹、檳榔樹,一派熱帶風光;望向海,太
平洋深藍的海水延伸入無邊無際的淺青天色。走在村裡的泥土路上,聽得見椰
葉唰唰和海浪絮絮的聲音交織。
這裡長大的孩子都有焦糖色的面板和梅花鹿的大眼睛。十七歲的陳清山和
同村同齡的好朋友吳阿吉都是利嘉國小的畢業生。利嘉國小在一個山坡上,一
片椰林邊。海風總是從東邊太麻里那邊吹過來,孩子們喜歡躺在草地上,看椰
樹的闊葉像舞裙在風裡搖擺。幾株老梅樹,開了花後一定結果,老師們就帶著
孩子們做梅子醬。
日本人在的時候,他們被集中去練習操槍,聽說南洋馬上需要兵。現在日
本人走了,他們回到野地裡種菜、拔草、看牛,家中仍然有一餐沒一餐的,餓
的時候就到山上去找野味。
村裡的少年都沒有鞋,赤腳走在開滿野花的荒地裡,鬱悶地思索,前途在
哪裡。
這時,村子裡的集會所來了國軍的宣傳員,用流利的日語廣播:有志氣的
青年,到中國去,國家建設需要你。月薪兩千元,還可以學國語,學技術。
小小泰安村一個村子就報名了二十個大眼深膚的少年。
就是這泰安村,三十多年以後,在和平的歲月裡,同樣貧窮的卑南家庭出
了一個大眼睛的小女孩,因為歌聲驚人地嘹亮動聽,她憑著歌聲走出了村子。
她叫張惠妹。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一輛軍用大卡車轟轟駛進了泰安村,整個村
子的土地都震動了。路邊吃草的黃牛,都轉過頭來看。軍車,接走了這二十個
人。陳清山的妹妹,在蕃薯田裡耕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