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部分,轉化神手,津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就是在這一年,傅抱石在生活上還是有許多空閒時間的,他才有精力創造出了這部作品。而在1938年10月江城被日軍攻佔淪陷後,傅抱石隨同政治部第三廳撤退到重慶,以後再也沒有回來過江城。”
為了方便拍攝效果,經過持寶人同意後,電視臺的兩位禮儀小姐幫忙扶著這幅字畫橫過來。
侯大師拿著話筒繼續介紹道:“這幅畫中的龜山和蛇山是江城著名景點,整幅畫充滿了山水秀美的景緻,用筆瀟灑,用墨酣暢,將山,江水,墨,色融為一體,尤其是作品中的墨色表現,濃墨處濃黑透亮,淡漠處秀逸朦朧,氣勢磅礴!在筆法上變化多姿,筆墨飛舞,畫山石的皺法是隨意縱橫,達到了無我忘我的超然境地。畫卷中的作者自識‘戊寅四月聞臺兒莊大捷喜作於黃鶴樓’,說明此副畫是在1938年4月臺兒莊戰役後所作,具有非常大的紀念意義。所以經過專家鑑定,這幅畫是一副傅抱石先生的真跡中的佳作,價值非常高!”
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侯大師放下話筒,給大家鞠躬道謝,走了回去。禮儀小姐小心的將畫卷收起,持寶的漂亮姑娘笑的臉上開了花兒,上前和專家們一一握手,最後拿著畫卷揮手離開,當然後面還會有持寶人後臺採訪了。
此時幾位專家紛紛讚歎,交頭接耳,攝影機也配合的將這些小動作都拍了下來,這些小花絮也能增加不少可信度和娛樂性,專家們都配合的很。
玉器書畫都有了重磅作品,雜項和瓷器還沒出精品,蔡館長一點都不急,樂呵呵的說道:“好東西都是壓軸的呢!”張明更不急,最好是雜項全軍覆沒,都拿不出手最好,自己也就不會受到各方關注了。
沒想到擔心什麼來什麼,下面這位持寶人,就拿著一個錦盒朝張明走來。張明抬起頭,眼睛一亮。
這位持寶人小妹妹年齡大約十七八歲,長的清秀之極,氣質相貌俱佳,穿著一身充滿濃郁中國氣息的刺繡仕女服,一身紅裝,身上的花卉刺繡活靈活現,仕女人物傳神精美,整套衣服裁剪的相當得體,襯托的少女婀娜多姿的身材,看的張明讚歎不已。
這個小妹妹羞澀一笑,將手中的錦盒放在張明面前,後退幾步,雙手自然搭在小腹處,顯得特別有教養。
張明忍住心跳,自己現在是個40歲的大叔,應該對這種小蘿莉沒興趣的啊!現在攝影機對著自己,千萬不能失態。
平靜一下心情,張明開啟錦盒一看,還真是應景,這裡面正是一副刺繡作品。
向少女示意一下,然後和坐在旁邊的蔡館長一起開啟這幅刺繡長卷。中國四大名繡是蘇繡,蜀繡,湘繡和粵繡,但是少女提供的刺繡不屬於這四種,而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漢繡。
漢繡的基礎是楚繡,融合了南北諸家繡法的長處,具備鮮明的地方特色,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目中的江城文化遺產。
在張明記憶中的江城志裡記載,在清末民國初期,漢繡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江城三鎮均有織繡局和繡花街,產品遠銷海內外,甚至還拿過一些國際上的金獎。它的衰敗則是在日軍進攻江城淪陷後,整個繡花街被燒燬,導致漢繡日趨凋零手藝幾近失傳。
張明仔細摸索著這幅長卷,畫卷上繡有一副寬廣的荷蓮圖,名叫《情繫鄂湘蓮》。
與一般的荷塘不同,刺繡畫卷整個背景特別寬廣,荷蓮群處於一片寬廣的水域中。繡線以紅,黃,綠,藍為主,針法密集,空白處用滿繡填充,荷花蓮葉色彩斑斕炫目,立體感特別強,用手摸上去,是一種虛虛實實的感覺。整幅繡卷色彩豔麗,花紋瑰麗,精美無比。
雖然左手傳來的靈氣顯示,這僅僅只是一副四五十年曆史的作品,但是張明還是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自從1938年日軍侵佔江城後,大批的繡娘和漢繡藝人紛紛逃離江城,作為楚繡漢繡最大的文化中心就此支離破碎。
現代漢繡的最大一宗分支是在洪湖,洪湖位於鄂湘交界處,洪湖漢繡的代表人物吳文秀從江城逃離後,勵志傳承漢繡文化,一生致力於恢復漢繡振興,解放後創立了洪湖繡花廠,漢繡才得以延緩殘存,但是隨著第四代傳人吳壽康吳永芳兄妹的的相繼逝去,除了技藝無後人繼承超越外,更多的是帶走了漢繡的精神,現在整個漢繡領域已經無人能填補他們的空白。
這些資料,張明都涉獵過,此時摸著這幅《情繫鄂湘蓮》,他已經猜到了繡卷的真正來歷。這是一段非常讓人難過的歷史經歷,眼睜睜看著一種歷史文化瑰寶就在眼前慢慢消失,張明心中充滿了無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