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零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穿越佤邦,絕對零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3畝,佤邦首領稱其為“在2005年後實現佤邦全境禁種罌粟的前奏曲”。
現場會結束後,我又隨一個特別考察小組向北進發,穿越佤邦腹地,到達北部的勐冒縣,又從縣城向西橫插,直達佤邦與緬甸政府控制區的界江——薩爾溫江,最後向東貫通勐冒縣境,從中國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永和口岸返回,幾乎是南北縱向、東西橫向地穿越了佤邦腹地。一路上,我們對有關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我們看到,連綿起伏的群山上,到處是燒光樹木後用來種植罌粟的坡地,實在是太多了,一片接一片。其中大多已經收割,一片接一片的枯黃顏色,不好估算到底有多少畝,只是有一種無窮無盡的感覺。感到怵目驚心的同時,不禁為佤邦捏了一把冷汗。
在整個過程中,我抓緊每一分每一秒時間,與鮑有祥及當地的各級政府官員、軍官、警官、企業界人士、山民及中國的禁毒官員進行交談,瞭解了佤邦為禁毒做出的實際努力和存在的諸多困難,並意外地聽到關於他們的“鮑總老倌”不少驚人的傳奇故事,以及那裡各種千奇百怪的故事。
佤邦軍人
佤邦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被國際社會遺忘,在自生自滅中,戰亂不休,深陷於人類生存的艱難夾縫之中,很多歷史時期都處於模糊的未定國界區域,直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還處於原始社會狀態。它的名字在所有正式的地圖上都沒有標出,因為它“建邦”也就20年曆史,甚至沒有得到過緬甸政府的正式批准。它的正式名稱應該是“緬甸撣邦第二特區”,被包含在緬甸聯邦的撣邦之內。撣邦是緬甸面積最大的一個邦,差不多佔全國面積的四分之一,位於緬甸北部的東側,西邊與曼德勒省相接,北部與克欽邦相鄰,南方與克耶邦和克倫邦接壤,東邊與中國、寮國、泰國山水一體。但佤邦的人對“緬甸撣邦第二特區”這個稱謂很不滿意,在《佤邦基本法》的總則裡自己界定說:“緬甸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國家之一。佤邦地區是緬甸聯邦的組成部分,聯邦政府暫定的合法名稱是:緬甸第二特區(佤邦)。”
據考證,在緬甸,“邦”“省”是聯邦政府下面的二級行政區劃,但二者是不一樣的:“邦”除與“省”平行外,在法律上還有“自治”特權;而“特區”只是“邦”和“省”下面的一級行政區劃。所以,佤邦的人在各種場合都特別強調,他們不是什麼“特區”,而是“佤邦”,是與撣邦平級的。這樣忌諱,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撣邦是以撣族為主的自治區,坤沙就打出過要獨立“建立一個撣邦共和國”的旗號,而佤邦是以佤族為主的更強大的一個武裝組織,把坤沙集團都滅了,怎麼還能再屈居為撣邦下面的一個小弟呢!
第一次寫透神秘佤邦(代前言)(3)
《佤邦基本法》在2003年12月24日才修訂透過。此前的漫長時期裡,由於沒有一個統一的政府組織機構,那裡跟“金三角”其他一些地區一樣,是沒有法制的,殺一個人,或者要治一個人什麼罪,差不多就是有權有勢的人一句話說了算。有一種說法難以考證,但在民間流傳:在20世紀的末期,那裡曾經這樣來判決一個有罪的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幾款第幾條,判處某某人有期徒刑多少年。”
那裡連小孩子都揹著真槍。我的一個朋友在吹牛時說,他曾親眼看見雲南邊境那邊的一個小鎮上,有人因為偷盜被當地軍人當街實行槍決,隨著“啪啪”的槍聲響起,屍體倒在了街邊的血泊裡。還說,在那裡殺了人,只要有人幫你說話,你就可安然無恙;要是沒有人幫你說話,哪怕是偷了一隻雞,你也可能被關一輩子的土洞水牢,或者立馬掉了腦袋……
我曾帶過一個學習新聞報道的警察學員,他來自毗鄰佤邦的邊境縣公安局。他講了一個故事:他妻子是縣菸草公司的職工,這個公司與邊境那邊在菸草方面有一些合作。一次,公司組織職工開了一輛中巴車到邊境那邊去遊玩。在那邊的一個小集市上,一名來買菜的佤邦士兵向他們招手搭車。司機沒有停車,很有禮貌地擺擺手,說車滿了,坐不下了。那個士兵怪叫一聲,把揹簍使勁摜在地上,蔬菜撒了一地他也不管,而是從旁邊奪了一輛摩托車騎上,像一陣風一樣開走了。中巴車上的人都笑了,有人說:“那個人是不是腦子有問題?”
正笑著,摩托車先中巴車一步到達一個相當簡易的哨卡,車上的人又看見那個士兵把摩托車一下子扔倒在地上,一個箭步衝到哨位上奪過哨兵手中的衝鋒槍,一邊拉槍栓一邊怒吼著向中巴車反撲過來,槍口直指著車前的擋風玻璃,一邊狂吼著一邊緊緊地扣著扳機就要向車裡狂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