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六十一章 毒殺,直播之荒野大冒險,甲殼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個相當新穎的組合從畢方嘴中說出。
毒殺黑熊?
【啥玩意就毒殺?啊】
【方老闆是外星人的事實終於瞞不住了?】
【有一說一,相比較於外星人,我更相信老方是動了某種手術,安裝了毒腺(滑稽)】
【我知道,被蜘蛛咬一口,變成四百大媽!】
【別的我都不問了,我就想知道一點,這個毒液,是從哪裡出來,我挺好奇,想知道(狗頭)】
“怎麼可能是我生產毒液,當然是利用。”畢方被彈幕噎一下,玉玉的心情都好上不少。
沙雕網友總是能帶來歡樂。
有觀眾的荒野求生和沒觀眾的可是完全兩碼事。
至少孤身一人在森林中時不會感到孤單,甚至還能帶來少許快樂。
當荒野求生技能到了一定等級後,人更多對抗的其實不是生存問題,而是自身。
往森林深處走去,畢方繼續介紹:“在自然界裡,為了生存下去,各種動物進化出了不同的生存策略,或者是為了捕食,或者是為了自保,尤其是毒蛇,憑藉毒液,幾乎都能以小博大。”
自然界裡,體型幾乎就是上下級關係,可毒液,卻能讓動物完成反超,逆轉這一規則。
“不過,最讓人類害怕的應該就是那種有毒的物種了,因為大部分的毒液,不僅會讓人極為痛苦,我們對它的也瞭解很少,因此帶有莫名的恐懼。”
地球上動植物的一切行為都可以用:生存與繁殖後代來解。
動植物之所以會演化出毒性,其實都是為了更好地生存與繁衍。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在孤立的系統中,系統會逐漸從有序走向無序,這就是熵增的過程。比如:蘋果落在地上,會逐漸腐爛。”
“生物想要生存下去,首先需要對抗熵增,而攝入能量就可以維持原本的低熵狀態,比如:進食。”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必須依賴能量才能夠生存下來,但是不同的生物利用能量的方式並不相同,植物利用的是太陽能,食草動物利用的是植物,食肉動物利用的是食草動物的肉。”
能量會沿著太陽能-植物-食草動物-食肉動物這條鏈條進行流動,也正是因為如此,地球上才形成了如此複雜的生物鏈。
但理論歸理論,每一個生物都不捨得把自己好不容易獲得的能量拱手讓人。
“對植物而言,植物由於細胞壁的限制,不能自由移動,再加上植物無法反擊對方,只能透過演化出刺、毒性等方式來躲避食草動物的攻擊。”
“而食草動物躲避食肉動物攻擊的方式就比較多,它們可以演化出較快的奔跑速度,更敏銳的單眼視覺,更厚的面板等來躲避食肉動物的攻擊,但也有一些食草動物會演化出毒性來對抗天敵。”
“還有一些動物,會演化出毒性來用於捕獵,比如:毒蛇,它們在捕獵時,會先將毒液噴發到對方身上,等待對方中毒死亡後,再趕來吃掉對方。”
正是因為動植物需要更好的躲避天敵以及為了更好地捕獵,所以自然界中才有那麼多的帶有毒性的動植物。
如果把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當作是獵人和獵物的話,那麼獵人和獵物之間永遠都在搞軍備競賽。
雙方都在不斷的適應對方。
說到這裡,畢方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要找植物還是動物?】
【有毒的植物不好找吧?這裡也有見血封喉樹?】
“曰本有毒的植物有很多,不過就狩獵上來講,植物毒素往往不如生物毒素好用,就像是蘇鐵。”畢方解釋道。
蘇鐵是曰本南部比較常見的劇毒植物了,其實並不罕見,就是許多人都見過的“鐵樹”。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種植物含有劇毒。是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種子植物,著名的“活化石”植物。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約3億年前,在侏羅紀時代達到最盛期,曾與恐龍一起稱霸整個地球。
“牛食鐵樹果種子,可引起麻痺,屬於神經毒素,吃多還能致人死亡,但是對付黑熊還是不夠的。”
用毒素,多數都是塗抹,然後攻擊,進入對方血液。
最大的特點就是要毒性夠強,見效快,並且能以最小的量造成最大的傷害。
只談毒素不談劑量就是耍流氓,幾個傷口造成的蘇鐵毒素感染,根本沒啥用,並且起效也慢,等發生作用了,熊都打了個飽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