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細雨池塘,低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能夠換回我們對世界,對人類,對自然,對我們身邊每一個細節的思考;能夠為人與自然界重新搭建起愛與信任的橋樑。
文章中是以一個個小節為單位,描寫了眾多的昆蟲:石蠶,紅螞蟻,被管蟲,黃蜂,貓,寄生蟲,蜘蛛等等。書的開頭第一節便吸引了我:論祖傳。在這篇中,作者詳細描述了自己的童年就開始特別喜歡和大自然親近,第一次採到了石鳥的蛋;採集了會冒煙的野菌;如何在盛水的盆中看蝸牛的內部結構……等等,讓我也聯想到自己的鄉村的童年。
也許就是一個再普通的小個小池塘,作者也生動地描繪出那是個多麼豐富多彩的世界。比如有趣的潛水艇……石蠶,因為它們很巧妙地隱藏在一個個枯枝做的小鞘中,隨蘆葦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活動的房子。所以它在水中一上一下,就像一個潛水艇……看,作者說得多麼形象有趣,我一下子就記住了它。
作者寫到昆蟲界中的一些神奇的而又非常自然的東西,引發起人們的思考:果然,灰蛾的幼蟲一露出地面,赤條蜂就衝過去抓住了它。然後伏在它背上,象一個熟練的外殼醫生,用刺把毛蟲的每一節都刺一下,它熟練的動作,讓人想起遊刃有餘的屠夫。它的技巧令科學家都自愧不如,它很熟悉它俘虜的神經系統,它知道往哪些神經中樞上扎刺,它從哪裡學到這種知識呢?我們人類有學校,有各種書籍,我們透過這些逐漸積累知識懂得了大自然的許多奧秘。可赤條蜂是怎麼知道這些複雜的知識呢?難道是在它們出生之前,冥冥之中就有神靈賦予它們這種本領了嗎?
再來看看如何寫寄生蟲的吧!有一種灰蠅,總是緊跟著蜂,當母蜂把獵物夾在腿間拖到洞裡去的時候,灰蠅飛快地飛上去停在了獵物的末端,產下了卵。就在那一眨眼間的功夫,它們就完成了任務。母蜂還沒有把獵物拖進洞的時候,獵物已帶著新來的不速之客的種子了,這些“種子”變成了蟲子後,將要把這獵物當作成長所需的食物,而讓洞的主人的孩子們活活餓死。
在上段這文字中,讓我們知道了這種昆蟲的產卵方式,但這些並沒有完,作者接著寫到:我們不必要對它們過於指責,人類也不是想法設法把自己的孩子拉扯大,偷吃小牛的牛奶,偷吃蜜蜂的蜂蜜,人類才是最大的獵手和最大的盜賊。但昆蟲從來不掠取其同類的食物,也不會犧牲同類來養活自己,所以,昆蟲中的“寄生蟲”要比人類中的“寄生蟲”要高尚得多。
聯想到我們人類自己,那些“啃老族”,那些“社會的蛀蟲”,那些“小偷”……真是讓人汗顏。
而在生活中我們看到的一些比較噁心的傢伙,比如“綠頭蒼蠅”,作者卻用理性和讚賞的口吻來描述它:當那些碧蠅嗅出遠方有死動物的時候,立即趕過去在那裡產卵。幾天後,你會驚訝地發現那動物的屍體變成了液體,裡買你有幾千條頭尖尖的小蟲子,你一定會覺得這種方法實在有點令人作嘔,可是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別的更好更容易的方法消滅腐爛發臭的動物的屍體,讓它們分解成元素被泥土吸收而再為別的生物提供養料呢?是誰能夠使死動物的屍體奇蹟般的消失,變成一灘液體的呢?正是碧蠅的幼蟲。
讀著這本《昆蟲記》,覺得自己是多麼的渺小,人類的渺小。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人類不斷科技創新,不斷地創造豐富的物質財富,但我們也逐漸失去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土地花園。工業城市讓我們覺得人類彷彿是這個地球的統治者與創造者。但,這只是我們自己的認為,地球上有千千萬萬的生物,我們只是它們的一種。我們人類往往被自己的貪婪和慾望所驅使,為權利、金錢和地位而迷戀,忘記了愛護我們的地球,忘記了那些被忽視或者視而不見的生靈們。地球變暖,沙塵暴襲擊,海嘯地震等等一些賴以生存的環境的變化,難道還不值得我們人類反思嗎?
書還沒有讀完,當我再次抬頭透過玻璃窗看這個世界,覺得又可愛了幾分,我知道,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關於“記憶”的一些神思遊走
對於生活,有時愛,有時,不愛。
記憶也許是對生活的一次思想閱讀。
它是有選擇性的,任著自己的性子選擇,其實細想想,還是有些規律的,那就是越深刻的事情記憶力就越深。
現實的場景不過是記憶中的道具。
記憶的事很多,常常回憶起來的都是精品。
回憶,無非是過去的人和事,而就這人和事,才能讓你夢迴縈繞,牽腸掛肚。
回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