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部分,宋謎,風雅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一次,皇室舉行宴會,也跟你們這裡的昨日一樣,不知何故,很多人屎不我待了。我也不例外,就趕緊去wc了。可這天人多啊,都排上了長隊了,無奈,遵章守紀,我也乖乖地站在隊伍裡。
我排著排著,好容易終於輪到我了,我剛要動作,一個比我高貴的年輕夫人矯健地一閃,捷足先登了。我站在原地,無動於衷。我很——,怎麼說吶?很“壓抑”。事後,我翻了不少書本,請教了不少智者。我明白了:這是一種個人受挫,不是將變化的思想、情感釋放出來,轉出去,而是將其壓抑在心頭,不願承認煩惱的存在的一種潛意識。
好,繼續。過了一會兒,那高貴的年輕夫人出來了,我剛要動作,一個小女孩像離弦的箭一樣搶先鑽進蹲位,我又只能在外面心平氣和地繼續等待,心裡好像什麼感覺也沒有。事後,我知道我這在心理學上叫“隔離”了。也就是我在刻意地把部分的事實從意識境界中加以隔離,不讓自己意識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就像現在我們把上“廁所”說成“上一號”或“去唱歌”一樣。
好,繼續。再過了一會,小女孩出來了,我剛要動作,一位老太太又奪門而入了,我想:“年輕人讓老人,應該、應該。”
事後,我分析自己,那時的我是處於“合理化”狀態。這個合理化又稱文飾作用,俗稱找轍。當個體的動機未能實現或行為不能符合社會規範時,為減輕因動機衝突或失敗挫折所產生的緊張和焦慮,或者為了維護個人自尊,總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給以開脫,自圓其說,稱為合理化。比如吃不到就是酸的“酸葡萄”心理;比如沒吃到“酸葡萄”的狐狸硬說它口中酸澀的檸檬是甜的“甜檸檬”心理和推諉心理。好比這樣想:孩子資質平庸是“傻人有傻福”、姿色平平的妻子有內在美、球賽輸了是場地不好、考試失敗是考題太偏、大便不暢是馬桶沒吸力,等。
好,我言歸正傳,繼續說下去。老人出來了,我剛要動作,一個孕婦高喊著“對不起讓讓我”一頭紮了進去,我咬咬牙對自己暗暗地說:“要是換了別人,早上去把她們臭罵一頓了——可是,我可不是這樣沒有涵養的人,當時,我覺得自己是個很高尚的人。
事後,我知道,我這是在“否認”。否認不是把痛苦的事件有目的地忘掉,而是把已發生的不愉快的事件加以“否認”,認為它根本沒有發生過,以逃避心理上的刺激和痛苦,獲取心理上暫時的安慰。就如“掩耳盜鈴”、“眼不見為淨”一樣。
接著,孕婦也出來了,我剛要動作,一個外國女人打著手勢就要往裡擠,我屎不可遏了,我就衝上去,劈手兩耳光,並縱身騎到她身上一邊暴打一邊咆哮著“你們還得寸進尺了?!小娘對你們這種外國強盜的卑劣行徑早已經忍無可忍了!”
事後,我知道,我當時是“移情”了。這是我對當前的一個人的感覺、驅力、態度、幻想和防禦的體驗。移情指向某人的特殊關係,它是一種特殊型別的客體關係,它的主要特徵是對一位不適宜人物的感覺體驗,而實際上是指向另一個人的。
警察接到群眾舉報說我毆打外賓,於是前來干預:他們救走了那外國女人,並把我帶上了警車,我想:“警察他們只是礙於國與國邦交的‘面子’而走走過場、騙騙老外而已。其實,他們心裡是站在我這邊的。”
事後,我知道,我這是“投射”了。就是把自己所不喜歡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態度、動機或**轉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了。投射是個體的自我對抗超我時,為減輕內心罪惡感所使用的一種防衛方式。
我被帶進了警署,出乎我預料的是,警察居然要對我來真格的!於是,我對問題拒不回答,一屁股躺在地上開始又哭又鬧撒潑打滾。
後來,我意識到,我這是“退行”了。這是指個體在遇到挫折和應激時,心理活動退回到較早年齡階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應付當前的情景,是一種反成熟的倒退現象。
我被父母從警署交了罰金領了回來,從此閉門思過,痛定思痛,於一年後出版了一本五萬言暢銷書《上廁所引發的人生思考》。
我知道,這在心理學上叫“昇華”。這種把不被社會所允許和接納的動機和行為導向比較崇高的方向,使之符合社會規範和時代要求,能被社會或他人接納,成為建設性的活動能量謂之昇華。例如,歌德因失戀而寫《少年維特之煩惱》,司馬遷因獲罪撰寫《史記》等。
我一夜成名,成了全國人民心中的偶像。有一天,我出門的時候忘記取下了浴帽,於是第二天,大半個城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