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水三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部分,葉劍英在關鍵時刻,擊水三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達讀者手中,並出現在重慶大街小巷的閱報牆上,報紙銷量從平時的1000份猛增到5000份。蔣介石看到報紙,大發雷霆,把陳布雷、戴笠罵了一通,說周恩來的題詞比一篇社論還重要。
為了徹底揭露蔣介石打內戰的陰謀,葉劍英組織軍事組趕寫了《新四軍皖南部隊慘被圍殲真相》的傳單,用大量事實從八個方面及時揭露了國民黨頑固派的血腥屠殺和罪行。傳單印好以後,大家分頭出動,衝破國民黨特務的重重阻撓,透過各種關係和渠道散發到山城重慶,“皖南事變”真相很快大白於天下。葉劍英不僅為解救新四軍之危急,陪同周恩來與國民黨當局抗議交涉,還幫助解決貴陽、桂林等八路軍辦事處交通站等遭到的迫害問題。同時,還與梁漱溟、沈鈞儒、鄒韜奮、張申府、章伯鈞、黃炎培、張君勱等愛國民主人士多次交談,揭露國民黨製造摩擦的真相,鞏固和發展抗日統一戰線。
葉劍英在國民黨軍隊中廣泛開展交朋友活動。他除了同國民黨代表進行多次談判外,還經常會見國際友好人士、各黨派代表人物和社會各界(包括港澳)名流,接見記者和愛國華僑,宣傳中共團結抗日的政策。南洋華僑回國慰問團發起人、愛國僑領、華僑籌賑總會主席陳嘉庚、莊西言等經重慶去延安,葉劍英同林伯渠、董必武等與其親切會晤,熱情招待,共商救國大計。葉劍英以他特有的膽識和才智同國民黨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合作與鬥爭,有效地促進了統戰工作的發展。
在日寇大舉侵華(15)
《新華日報》社根據當前鬥爭需要和廣大讀者的要求,出版了《葉劍英抗戰論文集》,書中收入了葉劍英自1938年至1940年初公開在報刊上發表過的報告、文章、信函等三十一篇,共十二萬多字,全書分為“論戰局”、“論抗戰中的幾個主要問題”、“論戰略”、“論敵後抗戰”、“八路軍抗戰的經驗”、“糾集和悼文”、“其他”七個部分。該書出版後,廣為發行,很受讀者歡迎。有一篇評論說:“葉劍英在軍事上有極高的素養,文章才華橫溢,膾炙一時。”著名記者趙浩生在重慶曾與葉劍英有交往,他回憶這段往事寫道:
“當時葉劍英任十八集團軍參謀長,和周總理、鄧大姐同在重慶中共代表團工作。他們的作風和當時國民黨官員不同。多數的國民黨官員躲記者,敷衍記者,怕說錯了話出紕漏,對一切問題的回答多是‘無可奉告’。中共代表團的人不但在業務上幫助記者,且主動地和記者做朋友。我和葉劍英的第一次友誼接觸是在一個舞會上。那天是陶行知先生的育才學校舉行校會,儀式完畢有跳舞。中共代表團的領導人包括葉劍英在內都在人群中與眾同樂。葉劍英那天穿了一身草黃色呢軍服,看上去雖然略顯陳舊褪色,但貼身舒適,瀟灑利落。他那方正飽滿的面孔,一撮濃勁的小鬍子,一雙深邃典型的廣東人的眼睛,閃著機智果敢的光彩,給人的感覺是英俊豪邁,平易近人。一首音樂結束,我和我的舞伴正停在離他很近的地方,他正在和我認識的一位朋友談話,也加入進去。當他知道我的舞伴正在唸英國大文學家雪萊作品的時候,他興致勃勃,以鏗鏘的調子朗誦出一段雪萊的名句,這時我才知道這位叱吒風雲的將軍也是一位學貫中西的詩人。我的舞伴並不知道他是誰,當我告訴他這位熟記雪萊作品的人就是葉劍英將軍時,她吃驚之餘,對她所受的十幾年的###教育都發生了疑惑,她沒想到被認為‘###’的將軍,卻是一位如此博學多才、溫文儒雅的人物。”
身居虎穴的葉劍英和南方局的同志們,在重慶經常處在國民黨特務、憲兵嚴密監視包圍之中,特別是“皖南事變”之後,蔣介石密令監視周恩來、葉劍英,不得讓他們離開重慶。國民黨特務頭子徐恩曾、戴笠、康澤密商速捕四川省全部共產黨員。面對一片白色恐怖,葉劍英主動出擊,進行了大量公開與隱蔽相結合的活動,頑強地堅持有利有理有節的鬥爭。他佈置負責情報工作的曾希聖等同志出面,同國民黨政府軍統局電訊臺報務員張蔚林、馮傳慶、張露萍(中共地下黨員,外號“幹一場”)等7名“軍統”成員建立秘密聯絡,獲取了許多重要情報。使鬥爭由被動變為主動。他經常給同志們講傳統,講氣節教育,領大家唱國際歌和革命老歌,堅定地對大家說:“我們共產黨人天不怕,地不怕,要沉著應付,處於虎口,穩如泰山。”當看到地下黨輾轉傳來的方誌敏烈士獄中手稿,他異常激動,立即建議《新華日報》刊登《可愛的中國》,並向在場的同志講述方誌敏烈士的鬥爭業績,然後揮筆寫下《看方誌敏同志手書有感》:“血染東南半壁紅,忍將奇蹟作奇功。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