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4部分,萬古蛇妖,風格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後,一陰一陽,互相調和,稱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性屬木,木代表東方,於卦為震,故比為青龍;情屬金,金代表西方,於卦為兌,金白色,故喻為白虎。金能夠克木,故情多損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氣,使之交合為一,則金木無間,龍虎自伏而成丹,在人體中則以肝為龍、腎為虎,而外丹則仍取陰陽之意,以龍為鉛,虎為汞。
又由於白虎是戰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來,成為了各廟宇的門神。
除了道教中的四靈包括了青龍白虎之外,連在風水師探勘墓地時,在地形前方左右兩邊突起的地形,可以當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獨特的稱號,稱之左青龍、右白虎,取其護衛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裝飾,在左右堂柱上繪有青龍百虎,以其鎮壓邪靈。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龍虎被借用為道家煉丹的術語,就是指";鉛汞、坎離、水火、陰陽";,等的同意詞。而道家煉丹分內外(內丹煉氣,外丹煉丹藥,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十分確定),內丹是就陰陽五行而言,龍陽,生於離,離屬火,故云‘龍從火裡出’,虎陰,生於坎,坎屬水,故云‘虎向水邊生’,兩者結合之後,一陰一陽,互相調和,稱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性屬木,木代表東方,於卦為震,故比為青龍;情屬金,金代表西方,於卦為兌,金白色,故喻為白虎。金能夠克木,故情多損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氣,使之交合為一,則金木無間,龍虎自伏而成丹,在人體中則以肝為龍、腎為虎,而外丹則仍取陰陽之意,以龍為鉛,虎為汞。
虎崇拜的發展
虎的崇拜應源自楚文化中對虎的圖騰崇拜。虎一直受到漢民族的崇拜,是正義、勇猛無適度、威嚴的象徵。據考證,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現,但在我國西南地區最為流行。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獸面和殷商青銅器上的獸面都與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我國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稱虎是其祖先。漢代人把虎看作是百獸之王。白虎是五百年才能變白的虎,是神物,而且仙人往往也乘虎昇天。是鎮西之獸。
自漢代以後虎一直成為勞動人民喜愛的保護神,而沒有成為帝王的象徵,經過漫長的歷史演化與發展,崇虎的文化意識,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觀念。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東西,又是可敬的東西。可怕的是,它會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無比,能夠避邪。而在一些古書中,如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祀典》:‘畫虎於門,鬼不敢入’,‘虎者,**,百獸之長也。能執摶挫銳,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惡遇,燒虎皮飲之。擊其爪,亦能辟惡。此其驗也。’古人還認為白虎是一種祥瑞:‘德至鳥獸。’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貓頭鷹,但後因古羌族的圖騰在由熊變為龍的時候。而又到黃帝的向東發展時,龍的圖騰被帶到東方,跟‘東方蒼龍星座’合而為一,朱鳥則成了統一南方時鳳圖騰在天國的新居,因兩大部族融合而終於成‘龍鳳呈祥’。作為古代圖騰是東鳳而西龍,作為星象則是東蒼龍而西朱鳥。到周朝以後,封建制度正式確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劃分,朱鳥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鬥爭及遷移,西北方的龍向東移,東方的鳳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國顯示一個大週轉的觀念運動。到漢代五行觀念成了統一的思想,再補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凶神(白虎)白虎舊時以為凶神。《協紀辨方書》中引《人元秘樞經》:“白虎者,歲中凶神也。常居歲後四辰。”
………【作品相關 四靈——朱雀】………
朱雀
星宿名。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的總稱。《書·堯典》“日中星鳥”清孫星衍疏:“經言星鳥者,鳥謂朱雀,南方之宿……鄭康成之意,南方七宿,總為鳥星。”參見“朱鳥”。
2。指畫有朱雀圖形的軍旗。《吳子·治兵》:“必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招搖在上,從事於下。”參見“朱鳥”。
3。
古代傳說中的祥瑞動物,“四靈”之一。《三輔黃圖·未央宮》:“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者制宮闕殿閣取法焉。”
4。
南方神名。《文選·王延壽》“朱鳥舒翼”唐李周翰注:“朱鳥、朱雀,南方神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