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1部分,萬古蛇妖,風格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實物則是可以肯定的。
現在連帶講到蛟。舊時浙東俗說蛟是龍子。浙東多山,久雨以後,常有“山洪暴發”的事情。即山中積水突然大量衝下,叫“出洪”。有時把人、畜衝去。俗信蛟形如小豬,出洪時跟水流下,由江入海,後化為龍,飛昇上天。這故事顯然有點頭尾不接。龍既常在雲端,也常常住在海底(俗說龍宮在海底),為什麼子卻產在山中地層下面?但這種情況不足為奇,因為它並不是科學知識,只是無稽的迷信。
可是蛟卻並不是想像動物,是有實物的。中國南部及馬來半島、菲律賓等處產一種巨大的蜥蜴類動物。身體很長大,大的達二公尺餘。頭部比較小形;頸部長,能伸縮。吻及頰部有橫行黑色線狀斑紋。四肢發達,體膨大。尾長,略略側扁。記載上說,體呈暗褐色,背上有黃黑色斑,腹下黃色。喉部黃色,有黑點。舌端分叉,行走時,一伸一伸地吐著舌頭。《本草綱目》上,李時珍說:“按裴淵廣州記雲:蛟長丈餘,似蛇而四足,形廣如楯,小頭細頸……”形狀的描寫頗肖似(以下的描寫不大像,故省去了)。它棲息在地面上、水中,或樹上,吃小動物。卵生在樹洞裡。它能產卵,古人也已知道了,廣州記上說“其卵亦大”。但又說它“能率魚飛”,則又不對了。這種動物北京動物園裡也有,牌子上寫的名字是“澤巨蜥”。這名稱見於動物學大辭典上,是編者們杜撰的,大概因為它是蜥蜴類動物,又很巨大,且常棲息在沼澤地的緣故。但這名稱顯然不及原來的名字“蛟”的引人注意與感興趣。
古人眼中不同的蛟
蛟;龍之屬也。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為之長,能率魚飛置笱水,即蛟去。――《說文》
其中有虎蛟。
注:“蛟似蛇四足,龍屬。”
母龍曰蛟。――《抱朴子》
義興水中有蛟。(蛟,這裡指鼉,鱷一類的動物。)――《世說新語·自新》
又如:蛟虯(蛟與虯。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角的小龍。亦泛指水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