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6部分,萬古蛇妖,風格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萬斤,廣濟人間,後服丹而舉家長生,在人間三百年,爾後羽化昇仙而去。就陰長生的生平事蹟看,他顯然是一個精通外丹燒煉的人,應屬於外丹派中人。但在題為陰真人注的《心法》一書卻有許多批評外丹之言論。例如其中所稱:“仙士勿令錯用意,妄將變黃白藥,錯服食。”這是告誡人們,不要把仙經中的藥物機械地理解為制煉黃金白銀之類和外丹服食之品。另外,《心法》還批評“休糧”、“服氣”、“導引”之類,把這些東西視為旁門。這顯然是站在內丹學派立場說話的。就道教思想史的發展歷程看,內丹理念雖然在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之中已經存在,但那時並沒有明確表達,更不是把它看作與外丹相對立的操作方式。直到唐末以來,由於外丹服食的種種失敗和教訓,以鍾離權、呂洞賓為代表的內丹學派才興起反對外丹服食,而著重內丹之修煉。宋代中期,張伯端承襲鍾呂道脈,祖述內丹,斥休糧服食之類為旁門左道。《心法》的一些主張與金丹派南宗頗相一致,故其註文當較為晚出,很可能就是南宗派系之所為。這使我們得以看到丹道秘法由內外相兼逐步發展為主內丹而排斥外丹的演變軌跡。然而,即便如此,我們也仍然可以發現“玄武”在丹道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心法》在論述如何修心以使“三丹”歸命時言及“天一得之,結繩為證”。這個“天一”即是玄武的符碼轉換,因為“河洛”象數之法,天一乃居於北方,為壬癸水之所位。《玄天上帝啟聖錄》稱紫元君傳給玄帝“無極上道”後要他“復歸本位”,這與《心法》所言之“天一”之意蘊實不相悖。
另外,《心法》有“三一升騰,必定規矩”之文。其釋者謂:“三一者,準上三丹,各有歸魂守一之法。論至藥門中,四氣筋骨血肉相承之法,不失纖毫,勿令失其陰陽時候,每月初發火,從一日數九九之法,此三一法並是內三一之法,用十二個月,火候管十二時,配十二位,行九宮,象八卦,合五行。”有關“三一”的說法,乃源自老子《道德經》,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函三為一。這個“一”在道教中是很重要的概念。葛洪《抱朴子內篇·地真》曰:“道起於一,其貴無偶,各居一處,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靈。”由此可見,所謂“三一”,分則為三,合則為一。就九宮八卦來講,五行相生,四時輪轉,返本歸一。這個“一”仍是玄武之位。
………【作品相關 兇獸朱厭】………
朱厭:
古代兇獸,身形象猿猴,白頭紅腳。傳說這種野獸一出現,天下就會發生大戰爭。
釋義
一種古代兇獸,出於小次山。
出處
《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
………【作品相關 鯤鵬】………
鯤鵬:
鯤鵬來自莊子的《逍遙遊》中記有“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這鯤鵬精於變化,通靈萬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為九天鯤鵬。
《莊子》說有一種大鳥叫鵬,是從一種叫做鯤的大魚變來的。傳說有一大魚名曰鯤,長不知幾里,寬不知幾里,一日衝入雲霄,變做一大鳥可飛數萬裡,名曰鵬。
古人有詩云:雲開衡嶽風雨止,鯤鵬擊浪從茲始;滄海橫流何足慮,三尺寒江東陵指。
現在常用鯤鵬比喻一些宏偉之事,一句俗語曰:“學做鯤鵬飛萬里,不做燕雀戀子巢。”
《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徒於南溟。南溟者,天池也。”這種極其奇特、兼有巨鳥與巨魚之體的動物,過去一直以為只是神話。但最近我從國外動物學的報道中看到,海鯨棲息於海中有時將鯨尾豎出海面,其尾至為巨大,形極似鳥翼。渤海古代稱北海,亦即北溟。據史籍記載,渤海秦漢以前多見海鯨。鯨體型極大,可長達30米(是現存最大動物),所以莊子所說的鯤鵬,並非完全是寓言,而是指渤海的海鯨。
《莊子·逍遙遊》
“北冥有魚①,其名為鯤②。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③。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④,其翼若垂天之雲⑤。是鳥也,海運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