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部分,張靜江、張石銘家族,青澀春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識性畫報《世界》,以此為宣傳無政府主義的基地。這些刊物在宣傳無政府主義的同時,還大力鼓吹革命排滿的思想,反對君主立憲的主張,廣泛地介紹了世界各國的革命壯舉、地理風俗、民主制度,猛烈抨擊了清廷的專制制度,號召進行社會革命,與同盟會在日本的《民報》遙相呼應,產生了強烈的社會效果。故其影響,不只是留歐學界,對於喚醒旅歐華僑的覺悟,亦頗多貢獻。《新世紀》週報一直出版到1910年5月,終因財力不濟,無法支援,只好停刊了,共刊行了121期。《世界》畫報第一期就印行了一萬冊,第二年出版第二期,還增刊近代世界六十名人傳。這些書刊,都曾在知識界風行一時。12
5。孫中山先生的摯友張靜江(4)
他們三個人勇於任事,敢作敢為,思想銳利,行動果敢,在歐美華僑中影響深遠,也就成了旅法華人中勇敢的“三劍客”。
自然,所有辦雜誌和出版圖書的錢,都是張靜江掏腰包。為此,他還不遠萬里,親自東歸籌辦具體事項,其中最為不易的是,將中文字模和一中文排字工人從新加坡帶到巴黎,時間是在1906年春天。為了使這些書刊在國內廣為發行,張靜江還以其夫人姚蕙的名義,在上海成立發行所,並由姚蕙擔任《世界》畫報的發行人。張乃鳳先生在他的《讀隨筆》中說:“《世界》畫報,我在南潯時看過這個畫報。畫報的大小跟現在的《人民畫報》相仿,印刷精良不亞於現在的《人民畫報》,共七八頁。姚蕙(張靜江夫人)任主編。該畫報滿載彩色相片,主要為暴露滿清政府的腐敗,宣傳革命,介紹歐美文化和風景。還記得有一張康有為的相片與類人猿相對照,其他記不起來了,畫報很美麗。”
這個世界社後來在上海望平街204號設立分社,幾十年間做了很多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的事情,在中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該社曾代表中國參與各項國際教育文化會議,與有關方面合作,辦理“勤工儉學”,先後創立了里昂中法學院、北平中法大學、上海藥學專門學校、上海世界學校,以及在日內瓦、上海和紐約的中國國際圖書館等,還在上海福開森路(今武康路)霞飛路(今淮海中路)建築世界大廈和世界文化協會會所……
其中,上海世界學校是世界社創辦的一所非常有創意的新型學校,被認為是中國教育界的一朵奇葩。該校學制七年,教材和教學方法都自成系統,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法語,三年級時,中文、英文、法文並舉,延聘了一批絕對有責任心的中外教師任教,目的是培養優秀的出國深造的人才。按原計劃,學生在該校畢業後可直接升入日內瓦世界大學(這個計劃由於後來抗日戰爭爆發而未能實現)。張靜江的大女兒張蕊英曾在這所學校教過法文,張靜江的一個外孫陳平(張靜江的三小姐張芸英的大兒子)是這個學校的二期畢業生。現在,儘管這個學校早已不存在了,但是校友們始終保持著聯絡。目前陳平和他的校友們,都已到了白髮盈鬢的年紀,他們正在積極籌辦母校七十週年校慶活動。
耐人尋味的是,在後來的“四一二”事件中,張靜江是主張“清共”的主要骨幹,但是他所創辦的世界社卻掩護了大批中共人員赴法國勤工儉學,在客觀上保護了大批中共地下黨員。將近80年過去了,這裡面的奧秘,恐怕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與孫中山先生邂逅於船上
當張靜江往返於東西方之間,為他的貿易和出版而辛勤奔波的時候,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相遇出現了,這就是在茫茫大海上的一艘輪船上,他與孫中山先生不期而遇,時間是1906年春天(一說是1905年冬天)。
據胡漢民後來回憶(載周賢頌《紀念張靜江先生百歲冥誕》),這年春天,孫中山先生為了開展革命活動,乘船繞道前往日本,在這艘海輪上遇到了張靜江先生。“彼時,他是清廷駐法國公使孫寶琦的商務隨員,要求和國父談話,國父有戒心,迴避他。不意靜江先生在甲板上攔住國父,說:‘你不要瞞我,我知道你是孫文,你不要以為我是反對你的,我卻是最贊成你的人!’”會談之後雙方有了瞭解,最後靜江先生與孫中山先生約定,將來如果革命起事需要錢的話,可拍電報給他,並約定暗號,如拍“A”字即是一萬元;如拍“B”字即兩萬元;“C”字則三萬元,以此類推即是。孫中山先生將他的地址記在了小本子上,當時並未很在意。
1907年孫中山先生前往河內,計劃再次發動起義時,經費沒有保障,他忽然想起了張靜江,對胡漢民說:“我上次在船上碰到一個怪人,腳微蹺,說要幫助革命,約定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