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子的決斷,遼東釘子戶,青史盡成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次,名曰制憲會議!針對法令之中的缺陷,湧現的全新問題,修改制定法令。就像軍中的條例一樣,都要與時俱進!”
這番話聽到了心裡去,不少人頻頻點頭,那些反對者也漸漸倒戈。只是王化貞一臉凝重。
“首相,您有何高見?”
“陛下,老臣以為您的說法很有道理。可是治大國如烹小鮮,最忌諱翻動,如果每十年改一次,又如何保證政令通暢呢?”
張恪點頭,微笑道:“首相,制憲會議的人數要在幾千人之多,來自各個行業,各個地區。如果放開了討論,只怕一年也爭論不出什麼。我的想法是內閣和各部要多做功夫,在開會之前,圈定議程,然後凝聚共識,基本同意的就透過,爭議大的繼續研究史前最後一隻恐龍。制憲會議權力最重,運用起來也必須嚴格規範,決不能朝令夕改,反反覆覆。”
在場的都不是白痴,大傢伙漸漸明白了張恪的用心。
從各地各行業召集人選,制憲會議的權威和代表性不容置疑。某種程度上,取代了以往的皇帝,神聖無比。
就像神仙不能天天顯靈一樣,制憲會議只有在擁有共識。和絕對的把握之後,才做出決定。否則出了太大的差錯,制憲會議的權威就會受到強烈的懷疑。
有人看出了這種設計的高明,也有人看出了張恪的弦外之音。
從古至今,都講究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平心而論,哪個皇帝也沒有做到這個程度。
偏偏張恪卻邁出的步伐比誰都大,不光是士人,其他的各個行業都能參加。有了這個訴求的管道,紓解民怨。可以極大遏制百姓造反的衝動。
就拿當下來說,那些在野計程車人,地方的豪強,聽說能參加制憲會議,他們弄出來的東西,皇帝都要遵守,這幫人打破頭都要加入其中,誰還有心思反對張恪啊。
想通了之後,在場的這幫高官只剩下伸出大拇指。不停稱讚。
張恪就是能拿出讓所有人都滿意的方案,大家都乖乖跟著他的指揮棒起舞。有人要問,那以後皇帝的位置在哪呢?是不是就成了擺設,當然不是。老子說得好,外其身而身存,後其身而身先。
歷代的皇帝都可以用超然的態度,調解各方的利益。作為這套秩序的最終裁決者。比起事必躬親,累得死去活來,絕對是高明一百倍的控制方法。
御前會議終於透過了張恪的提議。選拔制憲會議代表的命令很快傳達下去,與此同時,張恪也頒佈了三道有關軍事的安排。
張峰加封晉王,帶兵鎮守宣大薊遼一線,防禦蒙古入寇。在離京之前,張恪還給大哥一道密令,擇機消滅林丹汗,儘可能把疆土向北推,越遠越好。就算暫時沒法控制,也要派遣探險隊,釘下木牌。
這就叫自古以來——神級大殺器!
另外兩路人馬,吳伯巖加封樞密副使,奉命率領五萬人馬,從山西進入陝西,掃蕩流寇,擴充地盤。至於另外一路,則是喬福率領,從京城沿著運河南下,直逼江南。
就在張恪大肆改朝換代的時候,南方已經出現了變故。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龐大的明王朝豈會輕易退出舞臺。與北方被衝擊破壞,人心思變不同,南方還有龐大的守舊勢力。
在聽聞崇禎喪命之後,經過短暫的混亂,南京的百官擁戴唐王朱聿鍵即位,年號隆武。
唐王朱聿鍵並非朱棣的子孫,他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後人。說起朱聿鍵和混吃等死的藩王不同,他還有些血性,流寇圍攻他的封地南陽期間,朱聿鍵親自率領人馬嚴防死守,打退流寇攻擊。
還曾經率兵北上勤王,只是按照大明的祖制,藩王不得私自離開封地,惹得崇禎大怒,將他廢掉,王位落到了他的兄弟手裡。
也正是這個舉動,竟然無意救了朱聿鍵。喬福在領兵進駐河南的時候,就讓手下假冒流寇,攻佔了唐王府,結果沒有王位的朱聿鍵僥倖逃脫,他知道北上都是亂兵,斷然沒有希望,因此靠著討飯南下,一路到了南京,才吃上了幾天飽飯。
誰知道運氣來了都擋不住,崇禎和幾個皇子傳說都被張恪殺了,皇位一下子沒了繼承人。偏巧福王,周王,魯王全都喪命,朱棣的一系的子孫幾乎死光光,還有個桂王朱由榔遠在廣西,解不了近渴。
南直隸的官吏爭吵幾天,最終推舉一無所有的唐王即位,新鮮出爐的隆武皇帝很有志向,上臺第一件事就是調兵北伐,替死去的崇禎皇帝報仇[綜漫]史上最強好人卡2最新章節。
擁戴唐王即位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