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浪劍飛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部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親歷記,浪劍飛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進,景象與前日無異!惟行至一處,不知何名,見四方面軍有一排人住在對岸,正往來渡一“繩橋”。所謂繩橋者,乃一根粗繩,橫貫兩岸,另以一細繩懸一草籃,人坐籃中,由岸上數人用力抽拉,繩拉一下,籃進一節,約須一刻鐘,籃才經此岸到達彼岸。此種繩橋為我平生罕見,所以我在馬上呆呆的看了好久,才離開那裡。這天到維古宿四軍政治部,吃了一餐其味無比的牛肉麵條。
第三天離開維古,行不久,即棄黑水而南,爬上了高約二三十里的大山。山腰一段,樹木遮天,寒風襲人,不得不下馬步行。一路恐遇襲擊,子彈不離槍膛,時刻準備戰鬥。上山行約三十餘里,始到瓦布樑子,所幸一路無事!
三、瓦布樑子
瓦布樑子是一條很高的山嶺,站在山頂向四周一看,但見黑水如帶,萬山縱橫,黃綠田禾錯雜其間,別有一番景緻。瓦布樑子周圍,有十幾個村莊,數百戶藏民。藏民所居房屋,均為石塊建築,二層,或三層,遠望去有如上海之洋樓!此為黑水、蘆花一帶較富庶之區,產有大麥、小麥、蕎麥、洋芋、蘿蔔、豬、牛、羊等,併產鹽。因離漢地較近,通漢話者頗多,但風俗習慣,與蘆花大致無異。
四、爭取藏民
四方面軍一部經雜谷腦入蘆花,曾道經瓦布樑子。當時這裡藏民,皆逃避於深山老林。後來找到一個通司(即翻譯)名“七十三”者,曾到過成都。此人為我們出力不小,經過他宣傳爭取了一部分藏民回來。我到瓦布樑子以後,為了保證籌糧計劃的完成,更用大力進行爭取藏民的工作。我們出了保護藏民的佈告,在藏民田裡插了保證牌,責令一切部隊不得任意侵犯。凡是回家的藏民,每家都發了保護證,使其安心生活。我們並派人到各村去召集藏民開會,經過通司翻譯給藏民聽,宣傳紅軍的主張。這樣一來藏民回來的更多了,對我們的態度也更進了一步,不但不怕我們,而且喜歡和我們接近,常跑到我們糧委會住的地方來談話,問長問短,竟無拘束。他們對共產黨紅軍瞭解的很模糊,但曉得我們對他們很好。送我們東西吃,幫我們補鞋子,也非止一次。我們一兩個工作人員,在這區域走來走去,也未遇到什麼危險。
五、藏民人民革命政府的出現
因為我們在藏民中影響的擴大及藏民與我們關係的進步,我們就廣大的宣傳,號召藏民起來反對漢官軍閥的壓迫,組織藏民自己的人民革命政府。這一宣傳得到廣大藏民的贊成。於是我們就著手進行組織,召開各部藏民大會,成立人民政府。計前後組織了六個鄉人民政府。用民主方式,推舉了代表及主席。代表主席胸前都配著紅布條,上寫“某某主席”或“某村代表”。當主席及代表的均引以為榮,很出力幫助紅軍辦事情,有什麼事也到我們的地方報告討論和解決。我記得有一次,不知哪一部分把一個主席的牛趕去幾條,這個主席就跑到我們糧委來報告,我們當時把牛交還了他。這主席感激得真不知怎樣才好,一般藏民也都齊聲說好。最後我們召集六個人民政府的代表會,成立瓦布樑子區藏民革命政府,並還準備建立他們自己的武裝。於是瓦布樑子另變了一個模樣,到處飄揚著自由解放的鮮紅旗幟。
六、籌糧熬鹽
我們在瓦布樑子一帶籌積了不少的糧食。辦法是採取向藏民中富豪之家“借糧”。藏民中有為大家所不滿和痛恨的“惡霸”,我們發動藏民去割他田裡的麥,割下來藏民一半幫助紅軍一半。我們自己也組織了割麥隊到各處割麥,割下再打出來。參加割麥隊的同志,有二三百人之多,半個月就完成了籌糧計劃。除了籌糧外,我們還在那裡分三個地方進行熬鹽。因人少,每天只能出五六斤鹽。但這也給了部隊很大的幫助,使很多部隊沒有斷過鹽吃!
七、藏###糧隊
為了供給前方部隊的需要,要把瓦布樑子所籌積的糧食,除了經過部隊帶的而外,還要運到蘆花萬餘斤。這件工作只靠我們部隊是不夠的,因此我們動員了六個鄉的藏民,組織運糧隊,幫助紅軍把存瓦布樑子的糧食運維古糧食站,再轉蘆花。參加運糧隊的藏民有百餘人,有男有女有大有小,共分兩隊,由兩個路線運送。這些幫助紅軍運糧的藏民均表現積極熱心,不辭勞苦,不要報酬,自帶“糌粑”路上打尖!甚至有全家都來為紅軍運糧者。此種情形為黑水、蘆花所少見。
瓦布樑子(2)
八、離開瓦布樑子
當我們離開瓦布樑子時,許多藏民不願意我們走,還有拿著酒壺來送行的。他們說:“你們真好,為什麼就走呢?你們走了,我們不曉得將來怎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