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選擇與崛起,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
危局和機會:站在歷史的分界點(1)
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危機是一場體制性危機。只有放在歷史的大背景中,才能理解這場危機本身和反危機措施的歷史含義。在人類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由於多種原因,新自由主義作為經濟實踐在人類歷史上逐步興盛。在蘇聯垮臺以後,新自由主義作為與政府幹預相對立而存在的選擇,幾乎成了人類唯一有效的經濟體制。許多國家先後在自己的土地上進行新自由主義的實驗。美國不僅積極實踐新自由主義,而且充分利用其龐大的國際干預能力,大力向其他國家推行這種經濟體制,利用IMF、世界銀行和WTO干預其他國家的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美國更是把世界範圍內的新自由主義化,當成在新世紀裡能夠獨霸世界的體制性基礎。
第三節 新自由主義的推動手段:漸變和危機
美國的經濟霸權與歷史上的其他一切霸權不一樣,與其取而代之的大英帝國也不一樣。他不是透過殖民地統治,而是透過國際條約、國際組織和機構為自己的霸權建立了一個堅實的法律和制度框架。
這個世界經濟模型的制度框架就是WTO、IMF和世界銀行,加上華爾街。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美國充分利用其在現存國際體系中的規則制定者的地位和作用。前述三大機構的原型或前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按凱恩斯主義建立的國際經濟機構。美國在這三大機構中居於主導地位。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美國主導下,它們逐漸演變為美國干預別國經濟和在世界範圍內推行新自由主義的工具。
在這個框架下,美國依靠漸變和危機兩種方式推動新自由主義。
漸變的方式主要是透過WTO來實施的。美國對有些可能成為潛在對手的國家,和可能成為潛在對手的經濟體制,在進入WTO的過程中設立了很高的門檻。申請國不僅必須對自己的國家利益做出最大的讓步,還必須對自己的經濟體制做出最大的讓步;不僅入會前必須進行大部分改造,還必須承諾入會後還會有更深刻更廣泛的改造。入會的過程變成了一個被美國用來獲取戰略利益、重塑別國經濟體制的過程,重塑別國決策者價值取向的過程。美國常常有選擇性地為某些申請國貼上非市場經濟的標籤。這是美國慣用的戰術手段。被貼上標籤的國家往往因此而自覺地站在被告席上,拼命地證明自己。這個證明的過程往往就成了一個自我放棄的過程。這些國家要想加入WTO就必須按市場經濟的要求實行徹底的改造。美國市場經濟設定的標準和衡量的標準,不外乎是那套新自由主義的基本價值:私有化、市場化、減少政府幹預、開放民族市場、開放金融體系。於是被貼標籤的國家紛紛將這些藥方作為改革的目標。能在短期實現的被列為短期目標,不能在短期實現的被列為長期目標。這是一個透過WTO將新自由主義推行到世界各國的和平演進戰略。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危局和機會:站在歷史的分界點(2)
進入WTO不僅取決於申請國是否達到WTO定義的“市場經濟原則”,而且還取決於申請國給予其他會員國的產品和服務的市場準入條件。從1986年中國申請恢復關貿總協定席位,到2001年正式加入WTO,花了十多年時間。在這一過程的開始,中國就被定義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實質上)由美國主導的WTO“中國入會工作委員會”,和國與國雙邊會談中的對手,為中國入會設立了很高的門檻,不僅要求中國開放市場,還要中國大規模地私有化,還要中國大幅度地減少政府幹預。中國被要求訂立改革的時間表。在每次“中國入會工作委員會”的年會上,中國像被告一樣被嚴厲檢查和質詢。
僅就市場開放而言,對方的價碼越加越高。從最初的產品市場,到服務市場;從一般產業,到金融產業,到智慧財產權。市場開放的要求直指中國的核心產業。要價的領域從單純的關稅同盟,擴充套件到非關稅手段、法律,甚至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力圖透過市場開放達到控制中國關鍵產業和經濟命脈的目的,達到把中國改造成市場經濟的目的。這漫長的十多年是中國大批國有企業透過各種方式私營化的十多年,是政府幹預大幅度削減的十多年,是社會福利開支相對降低的十多年,是傳統社會服務功能被產業化、市場化的十多年。在這十多年中大批國有企業職工被迫提前退休和下崗,大批社會成員失去醫療退休保險,大批貧困家庭不堪教育的負重。這些巨大的社會代價是中國加入WTO的入場券。
中國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