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就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7部分,悍趙,不是就是,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還需先謀好濟西的佈局,安撫好各地士紳百姓才行,此為攻心之策,萬萬不能錯了。”
屈庸笑道:“永霸兄知道小弟最佩服你什麼麼?小弟最佩服的就是你的沉穩,謀定而動,不為敵勢而亂自己的陣腳。去年小弟聽說趙國派你率軍前往宛城,當時便跟燕王說,別看白起悍勇無敵,這回可有他磨的了。果不其然,白起折騰了半年,最後一點好處沒撈著便退了兵,不敗而敗在了你這個‘無名之輩’手裡,估計秦王、秦太后他們連想都沒曾想到過。”
“哈哈哈哈……”
話到這裡,兩個人同聲大笑了起來,屈庸收住笑嘆了口氣,撒目向極遠處看了半晌,這才幽幽的說道:
“小弟只是攻城之才,永霸兄卻是攻防並重,若是燕趙為一國,小弟絕不敢與永霸兄爭這上將軍之名。如今燕國起大軍全力伐齊,小弟忝居上將軍之位,說真的實在是心裡發虛,所以聽說永霸兄率趙軍前來助陣,這裡……”
說著話屈庸輕輕拍了拍胸口才笑道,
“這裡才算安穩了下來。今後公事歸公事,私底下永霸兄還是小弟的先生。若能僥倖功成一役,這第一位的功勞還是永霸兄的。”
樂毅跟屈庸是相互知根知底的人,明白他說的都是真心話,不過從軍之人上下之序極為重要,樂毅雖然會心一笑,但還是向屈庸拱了拱手笑道:
“名不正而令不行,合縱伐齊燕國是主軍,趙韓魏秦只是羽翼,玉平兄身居中軍主帥之重,還需令行禁止才能功成,樂毅願惟上將軍之命是從。”
“呵呵……咱們不提這個了,還眼下的戰局。”
屈庸也知道這個話題實在不好再往下說,笑了兩聲轉口道,
“我軍雖合兵近百萬,不過戰線自陽晉一直拉到千乘,而且秦軍志在定陶,撥過來的萬餘人不過是虛張聲勢、敷衍塞責罷了,楚軍又在江淮一線實在指望不上,濟水這裡處處隘口,處處重關,歷下能用的兵燕軍只有十五六萬,加上你們趙軍,韓軍、魏軍、秦軍各一部也不過二十五萬餘人馬。
據報田觸雖然倉促應戰,不過短時間內也已在歷下聚起了二十餘萬人馬,我軍兵力並不佔優,而且地形上明顯不如田觸熟悉。為一戰而成,小弟已命騎劫即刻調遣濟北十萬軍隊過來支援。不過時間倉促,我軍不能等田觸布好人馬再行進攻,萬一實在等不到援軍,也只能趁齊軍尚佔劣勢之時強行決戰了。”
樂毅點了點頭,問道:“征戰不以兵勝,田觸那邊用兵倉促是其一,齊軍士氣則更重要,玉平兄到歷下已經有些時候了,這方面的底摸得如何了。”
屈庸兩道眉毛瞬間提了起來,眉飛sè舞的笑道:“小弟現在還能坐得住陣,靠得不就是這個麼。探報已經摸得差不多了,齊王沒料到咱們會用兵,更沒料到會出兵如此迅速,如今已經急了眼,天天死命的催田觸強行出兵,並說什麼若是不肯死戰,就要挖祖墳、行殺戮,弄得齊軍之中怨聲載道,要不是田觸壓得住陣,只怕早已經沸反盈天了。
哈哈哈哈,這哪是打仗,分明就是驅兵入火海嘛。小弟這些rì子也沒閒著,隔三差五的便出奇兵摸他們一下子,就是要逼迫田觸出戰,只是這老東西實在沉得住氣,兩頭受著氣依然還是堅守不出,我倒要看看他能忍多久。”
樂毅也被屈庸逗笑了,撒目遠處的同時笑道:“若是如此,此戰已有三分勝算了。”
…………………………………………………………………………………………
也怪不得樂毅和屈庸笑得開心,這時候的田觸基本上已經是焦頭爛額了。齊王實在不懂打仗的事,總覺得十年前匡章攻打楚國的垂沙之戰以及去年田觸的滅宋之戰就像去旅遊一樣順利,這次對付伐齊聯軍也必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以非常惱怒田觸竟敢憋了這麼久還當縮頭烏龜,君王之怒之下,那催戰的王旨於是便猶如雪片一樣飄到了歷下的田觸軍中,最早的時候還只是質問田觸為什麼在屈庸不斷挑釁之下還縮頭不出,到後來乾脆馬上了,說什麼若是此戰不利,必要夷滅田觸三族,而且田觸手下的將領誰也跑不了,每一個都得挖祖墳、行殺戮。
為此田觸上了好幾次辯奏摺,然而齊王根本不聽,指責的意思越來越濃烈,甚至揚言田觸若是不出兵便要讓田達代他為將,並將它車裂問罪。
臨陣換將是為大忌,緊急關頭之下田觸也清楚齊王這都是氣話,但這些氣話要是傳出去的話,卻會令本來就浮動不安的軍心更是大亂,也只能儘量去捂。然而天下沒有不漏風的牆,這些訊息哪能完全捂得住,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