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部分,名門閨事,抵制日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衝了江淮一帶的良田,今年莊稼不僅顆粒無收,大批失家百姓。
朝廷每年賦稅大部分來自江淮,這次不僅賦稅無望,還要開倉賑災。
說起天災,每每都是談虎色變。
讓聖人與大夏百姓疑惑的是,江淮一向富庶,是大夏的糧倉,哪怕每年都要上繳大量的賦稅,但江淮當地糧倉應該足以應對災禍,而且江淮百姓家裡也多少都會有些餘糧,省吃儉用也不會到了賣兒賣女餓死的地步。
但事實卻是江淮各地的地方官據說開了倉也放了糧,最後仍沒有避免災難的惡化,多次發生暴動
即便這些暴動很快便被鎮壓,不會對大夏朝產生威脅,卻仍是讓夏睿帝震怒。
成千上萬旦糧食散出去賑災,按理說江淮所有的百姓光是一天三頓的粥也足足可以喝上一月。
到了最後,卻仍是每日都有災民餓死,那些瀕臨餓死的則奮起反抗。
這隻能說明一件事,江淮的官員有問題,不是作風有問題便是能力有問題。
她曾隱約聽祖父感嘆過一句,江淮可惜了!
裴彥馨猜測大概此事與前世差不多,江淮兩地的官員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之時自然能安安穩穩的當他的父母官,但一旦發生突發事件便慌了手腳,毫無應變能力。
甚至有的官員貪得無厭趁機發災難財。
說來這不能怪夏睿帝狠心,這事兒攤到哪個不糊塗的君主頭上都得急。
但是裴彥馨也不能說當初祖父為這些文人出頭錯了。
江淮之地的地方官大多都是科舉出身,還有很多是世家豪族蒙蔭的子弟,讀書人會科舉,會紈絝郎君公子會鬥蛐蛐喝酒打架調戲良家小娘子,其他的一概不會。
大夏的官員尸位素餐。任何一個有野心的君主都會想辦法整治。
相信如同祖父這般京城大部分的官員也都明白這個理。
但這些在京城待考的文人書生卻不懂,他們此時信心滿滿,甚至覺得沒有什麼是他們做不到的。
他們抱著滿滿的信心來搏一個翻身成為人上人的機會,卻突然一道聖旨便把他們所有的夢澆醒。所有希望全部幻滅。
他們在京城艱難求生已過一年,卻只因聖人的一道旨意便要他們空手而歸,這也是在比他們造反不是。
書生造反十年不成,但是書生那杆筆桿子和那口唾沫星子也足以淹死人了。
以前的皇帝哪怕想要整治他們也多是採用迂迴之法,因為這些並沒有多少團結之心的書生們只要沒把他們逼到絕境,他們都會翻不起多少浪花來。
但是,此次聖人把他們逼急了。
裴彥馨相信今生此次祖父仍會作出同樣的選擇。
其中一些原因,哪怕不贊同,她也能想到。
一是裴家算是世家中的清流,能有如今的地位。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裴家以及祖父在文人之中的位置。
就如同此事兒一出,還有很多位朝中大儒大臣被這些進京高考的書生們接連拜訪。
他們都是當今文人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他們想保留住這份名望便必須有相應的付出。
所以,這事兒祖父無法逃避,他此時把自己關在書房裡只是需要時間去抉擇而已。
二是。祖父覺得聖人此舉太過魯莽直接,太多的問題沒有解決清楚,很容易引起大危機。
還有就是祖父也是從科舉一步步走出來的,他心疼那些人十年寒窗苦讀卻無施展之門的學子,那裡面大多數人都算是他的門生。
但裴彥馨擔憂的是此時之後帶來的後遺症。
她記憶裡,前世之時是聖人最終做出了退步,但身為九五之尊卻被臣民逼得低頭。這根刺會如芒在背的刺激提醒著他。
清算只是早晚的問題。
而這批人裡最打眼的清遠侯無疑會讓聖人心生警惕。
這些進京的書生幾乎一半來自江淮,他們中很多人家裡都受了災。
聖人此舉無疑是寒了他們的心。
江南一帶的學院裡從來是隻認孔子而非聖人,江南一帶隱藏的前朝餘孽很容易煽動這些學子鬧事兒。
聖人一開始是指望著祖父這些在讀書人中有份量的人安撫住江南讀書人,穩住江南的局勢。
但聖人一旦發現此人在書生中的地位超越了他,便會引起他的警惕。
這是裴彥馨能想到的前世讓聖人如此費盡心機的除去裴家的原因之一卻不夠充分。
畢竟當年祖父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