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髮半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章,甚獨,華髮半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兗州大營的屯田位於陳留以北,毗鄰東周戰國末年魏惠王興修的人工河道——鴻溝。 其處水脈發達,雖只五百六十三頃的面積,稻田畝產高達九石! 按大吳明面上規定,士兵每人一月口糧三石計算,能養一萬兵士。 不過,兗州大營號稱屯兵三十萬,當然不只靠此一處屯田供養,每年兩季還得國內劃撥大量糧秣。 這也沒辦法,這地方地圖上看著廣袤,但是屬泰山山脈,山多平地少,能有這樣一塊整地已經是天幸了。 是以,兗州屯田基本只種水稻,用以供養各位文武軍官,剩餘的拿去於陳留等地,剩同郡守換高粱等粗糧,其中油水可想而知。 倘李清的知己好友董暾與小將軍的關係不夠鐵,從家裡帶來的金魚不夠多,他自己素有清名,李清想得此位恐怕是痴人說夢了。 不過也正是此處油水太豐,李清孤身赴任,手下多有聽宣不聽調,只能蕭規曹隨,按照前人的路子走。 李清是有心幹實事的人,困於其間半年,終於來了費家父子做心腹幫手,心裡高興,對他們更加熱絡。 費習在縣衙裡呆過,這之前還給上任南亭侯管過賬,看了三天屯田的賬目就知道,難了。 之前每年都有貪墨,最甚就是前年。 雖然前年並、冀兩州大旱,可你在兗州一石稻換一石半的高粱也太過了! 除去賬上寫的各級軍官消耗,他們至少貪墨了五萬石的稻! 費縣一整年的稅收啊! 去年各州風調雨順,他們胃口養大了也沒收手,依舊各處加大消耗,高價換粗糧,大略一算,最少也墨了三萬多石。 費雍雖然沒做過這些,可也不是傻子,跟他阿耶嘀咕:“如何有一石稻換一石半的高粱的?這也太明目張膽了!” 費習啥也沒說,將手中今年夏收時的賬目遞給兒子看。 李清上位之後,第一次換糧,一石稻換六石半的高粱。這已經是有賬目以來,最高的一次價了,可依舊比市場價格低三四成。 其所得,若按上任典農都尉的分法,他自己得四分之一,他心腹得四分之一,剩下一半兒都是各個小吏按大小分了。 這次李清只拿自己的俸祿,其餘分文不要,全給手下不分大小的均分了! 費雍眉頭微微一皺:“這不是把近處的手下都得罪了麼?” 倒是費習敲敲桌案,說:“雖則水至清則無魚,但倘東翁想往上走,便不能沾上這片泥水。但凡識字的看了這錯漏百出的賬簿都能有所明曉,東翁初到還能拂清,倘過個兩三年,怕是要為上任背鍋了! 幸而東翁不貪此得,均分而下,如此雖得罪近吏,但卻得了真正做實事的小吏的心,等我們辯清近吏的細情,攆走前任心腹,屆時也有人可提!” 李清不在此處,不然聽了費習過度解釋還得臉紅,他就是家裡錢夠不需要貪這些,而且也直接儘量做些實事,為自己騰挪出活動的空間而已。 費雍聽了阿耶的解釋,也明白了其中道理。他點點頭,說:“那麼,目前最重的事情就是辨人了……” 費習也點點頭。 這不是容易的事。 他們說的辯人,要辨的不止是這個人的人品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查清這人和他親近的親友的出身家世。 小吏們能得此肥差,怕是給個正官都不換,他們身上枝枝蔓蔓,許多都有正官的親友。如果不看明白這人身上的情勢,隨意開革了,就會給東翁將來上升的路上埋下暗坑。 費氏父子在愁如何為東翁盡事,李清卻面帶微笑的看著他倆捎來的信發呆。 費家作為與費縣同長的姓氏,基本認識費縣所有的上層。這次他們來李清手下做事,並未瞞著他人,是以許多對李小娘子的婚事有意的,都趁此機會託他倆給李清帶了信來。 李清接了厚厚一沓,一封一封的看,心中感嘆,自家女兒真是有百家求娶了。 只是他的高興並未持續很久,待他看完,一共十三封,信裡提的全是文質庶子。有兩個門第不顯的甚至許諾婚後倘縈芯生育二子,可選一子姓李。 李清將信都收好,心中思忖: 亡妻阿蓮臨終前千叮嚀萬囑咐,小娘是必要嫁給一個騎著高頭大馬的偉男子的! 送嫁的隊伍還會經過城東桃林,恐怕男方家在費縣以東的某城鎮。 來信的十三家子皆不符合亡妻夢中條件,而今他入了武官,同僚多有子弟身材偉岸、弓馬嫻熟。 難道,阿蓮的夢要應在武官子弟身上? 可,這十三家裡,竟有孔氏和盧氏的郎君求娶,而且女兒可以嫁在費縣本地。如果阿蓮的夢只是個夢……難道要錯過麼? 嘆口氣,李清先給幾個明顯不行的人家回信婉拒,最後只剩孔、盧兩家不知如何取捨。 李清在糾結給女兒如何挑選夫婿時,縈芯正在參加孔伯淵的婚禮。 孔十六郎一個多月前親自將新娘羊氏女從樂陵郡接到費縣,一干人等都暫時安置在一套孔家空置的三進。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