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髮半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5章,甚獨,華髮半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今年大吳的冬天很暖,暖到黃河都未上凍。 幷州以外四州的農人們,寧願自己老子娘凍死,也不願冬日過於暖和! 這意味著明年驚蟄後,會有許多蟲豸破土而出! 不過農人們也不是完全沒有預防的辦法,他們一邊讓村中老幼拿著火把去地裡燒荒,一邊讓村中青壯深翻幾遍燒過的田地。 更有一些世家趁著天暖在燒完的地裡種了許多不畏寒的小菘菜、冬小麥、綠肥等能越暖冬作物增添收入。 幷州災民很喜歡這個暖冬,最起碼,工地不上凍,徭役的活計就不會停,每日總能混一頓飽的。 行商帶來了許多前兩批三郡的災民訊息,而且幷州糧價越發昂貴,十二月時,在觀望的災民們終於傾巢而出,期望能在生活成本更低的四州渡過這個年。 年,在此時的幷州貧民心中就是一個坎兒、一道關…… 在別處都遊子歸鄉、久客思歸的時候,他們舉家離開了這個給他們帶來無數痛苦和屈辱的地方…… 因為此次外遷的人數眾多,直至十二月初九才陸陸續續的出了幷州境。這批人裡以家中還留著最後一點復興希望的固定資產的平庶為主,他們半數都只是這一兩年才開始接觸體力活兒,冀、兗二州根本吃不下這麼多。 不過朝中官員也不是真吃乾飯的,早就有讓青、徐二州也接收徭役的計劃。 直至十二月廿一,青州收到了三萬徭役,徐州四萬。 有過一兩次經驗的各地嚴陣以待,既要防著他們在自己治下生事,還得溝通本地世家。三郡這麼多年積攢下的痛苦,四州一平攤,倒也沒出什麼大褶子。 大吳這架破船上下都開始朝著同一個方向滿速運轉時,李縈芯似乎聽到了震耳欲聾的木材、船釘傾軋的喘息聲…… 這段時間,縈芯上午學字,下午學《孝經》,晚上回家還得過問顧李兩家三處接收災民的一些情況。 有費習摳著,目前的消耗只有原定的九成,可人命的消耗卻已經超過了二十人! 倒不是受了苛待,他們之中除了病亡五人,其他十五個都是吃了人飯,洗淨換新後,自戕了…… 縈芯真的不明白,為什麼她對他們的善,會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縈芯問全塘,全塘沉思很久,卻道:“你自己悟吧……” 全塘對她習字的要求越發嚴格,一個字學會隸書、小篆兩體是基本,興致上來了,大篆、蟲書、鳥書、鳥篆、魚書都能給小徒弟拓展下,有些現今祭祀時仍在使用的大篆,一定強壓著她學到一眼能認出來。 縈芯憊懶的性子被全塘生生磨掉不少。她偶爾涼涼的想,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種寫法才哪到哪啊,任誰被真正有“生死大權”的老師把眼刀架在脖子上,都能學會! 至於《孝經》,全塘倒是隻要求她能按照《孝經》字面上的內容和時下推崇的人生觀領會精神即可,沒逼她背誦全文。 就這也讓縈芯覺得好洗腦,孝還得分什麼天子之孝、卿大夫之孝、士族之孝、庶人之孝…… 大孝、小孝…… 孝的意義…… 然後根據自己和父母的身份地位不同,父母活著孝得怎麼行,父母誰先去了,孝得怎麼守不同的孝期…… 每天回家時,縈芯已經都不認識“孝”字了。 午休時,全塘會把一些朝中事跟她簡單說說,縈芯便能“放鬆”一會兒嗡嗡響的大腦,不假思考的問些傻問題:“師父,三郡還有這麼多人啊?” “幷州雖旱澇四年,可也不至於境內全都顆粒無收,總有水脈豐富之地。再說不是還有那些私運常倉糧去幷州的麼……不過這次之後,三郡人口也少了五成以上,只剩可以自給自足的大族。” “呃……那空出的土地,難道都給這些大族吃下去了?” “差不多吧……” 第三次外遷的災奴不多,也是因為三郡兼併到大片土地的大世家們優先買了他們,去給自家“新地”預防蟲災…… 縈芯心想:本來全國繳稅的人口就少,大災之後土地都被那些不用繳稅的大族兼併,以後東吳的財政肯定更加難以運轉了。 不過,她從來心中只對下面的人有同理心。 到青州的三萬幷州徭役,廣固分得四千,縈芯想等其他給太子殿下抬轎子的世家出手後,收剩下的幾百幾十就行。 可是,廣固乃是大吳“首善”之地,這個善是完善的善。這裡彙集了所有縈芯能想象得到的人才。 如果大中型世家真的想開自家的荒地,只需張張嘴就能讓那些巴不得給他們辦事兒拉關係、補貼家用的小官小吏們,出工出力。 就如縈芯當初剛來廣固,不必說自己是顧大將軍的未婚妻,只拿夠錢就能僱傭常文佐給她家作人工湖水壩的施工設計圖和預算。 廣固的世家不完全開發自己荒地,更多的是為自己家的政治前途著想。 畢竟就在孫瑾眼皮子底下,你家那麼多健奴是想幹什麼?反正他們都不用繳稅,孫瑾自然不會管他們買地之後種多少,荒多少。 所以,兩天的時間,這家五十,那家八十的意思意思,沒一家過百的僱這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