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2部分,仙路爭鋒,津股巡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金色短刃沒有任何反應。
想了想,唐劫亦是搖頭一笑,將金刃放了回去。
然後他繼續看鏡壁上的題字留言。
這些題字內容眾多,又五花八門無所不有,有心得,有感悟,有論道,更有具體功法。
若有一一參祥,僅是理解還不夠,更需實地檢驗。
所幸唐劫學過分神定心法。
這分神定心法與九黎心經中的十二秘漩有些相似,都是同時使用多種法術的一門訣奧。有所不同的是,十二秘漩走的是經脈路線,好比是在人體中創造兩條道路,兩種法術同時從兩條路上駛過,從而不會產生碰撞。
分神定心法卻是秉承了洗月派心念強大的特點,直接將心念分化,有些類似於左右互搏的能力,使心念雙分而同時行雙法,正因此要求法術本身就不能衝突,但同時也不象十二秘漩那樣複雜麻煩,更加靈便好用。
這兩種法門各有千秋,唐劫兩者都會,聯合施展下更是覺得妙用無窮。
從這天開始,唐劫便停在了這五百米英雄臺上,每日瞻仰鏡壁題字,習先人心得,悟前輩法術。
他可以一邊讀柳玉孟的養魂經論述,一邊運轉鄭青彥的無極刀道。
也可以打坐時用鴻羽上人的雙龍分水術,靜臥時就轉成了玉陽真人之明鏡高懸法。
有時他會把鏡壁上的題字大聲念出來,字字鏗鏘,那是四九真言,頌唸的同時,也不忘腳踩亂風步,體行浩然氣。
有時他會拎著斷腸刀在石臺上一陣亂揮,時而凜冽,時而犀利,時而舒緩,時而順暢。
那是將對這鏡壁上無數前輩對刀劍之意的理解融於此刀中。
這鏡壁上的心得太多,即便唐劫擁有分神定心法和十二秘漩,也很難將所有心得一一領會,所有論述一一驗證,所有秘法一一學習。
因此他最終只能擇其要而學,擅其精而用。
這使他這段時間他進步神速。
儘管如此,唐劫卻總覺得這種進步極為有限,好象有什麼東西在阻礙著自己,難做突破,使他無法進入一個更高的層次。
這種更高層次與境界無關,只與他對術法和道的理解有關。
那便是極致!
他所追求的,是與明夜空的劍意一樣的極致刀意,相比當初明夜空的一劍,所有的法術都顯得黯淡無光。
可惜無論他怎樣努力,都無法斬出那樣的一刀來。
今天他依舊在高臺上努力著。
斷腸刀捲動風雲,對著天際斬出一片蒼茫。
若論氣勢之雄渾,今日之一刀比之當初唐劫上峰前已不知大了多少倍。
但是距離唐劫所設想的極致刀意卻依然差了許多。
唐劫收刀,怔怔望著天空自語:“到底還差了什麼?”
“也許只是差了一顆有去無回的心吧。”一個聲音在唐劫身後響起。
※※※
ps:靈氣影響範圍的計算的確應該是按體積算,我只寫面積是因為這只是舉例說明,無意義太過糾纏。當然,更本質的原因是我數學不好,球形計算公式已經徹底忘記,我只大致說明半徑延伸的意義重大就可以了。
第7章歸墟
暮然回首,唐劫看到一位身穿紫衣的老者正站在通往高臺的最後一層石階上。
他對著唐劫微微一笑:“心為人所使,性為心所向。你或許覺得自己已用盡全力,毫無保留,但你的心知道,你沒有那樣。極致的刀意,是捨棄一切的刀意,這種舍不僅捨命,也舍法。你學的太多,也太雜。雜而無序,亂而無章,何來極致?若想使出那樣的刀,先把自己的法理理清吧。”
唐劫聽得目瞪口呆。
這一刻無數念頭在腦海湧過,許多原本想不通想不明的地方,在這老者一番言論下,竟是紛紛豁然開朗起來。
是的!
他之所以如何努力都使不出那樣的一刀,就是因為他的手段太雜了。
面對無數的敵人,一個又一個的底牌,正是這樣的手段讓他獲得勝利。可正是這種分段施展的習慣,束縛了他的進展,使他達不到那種極致的地步。
所謂極者,自然應當是凝縮一切,不留退路,爆發而出!
想到這,他對著那老者深鞠一躬:“多謝前輩指點,唐劫銘感五內!”
那老人微微一笑。
他低頭,看看腳下的臺階,然後搖搖頭嘆口氣說:“這最後一步終是上不去了,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