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部分,日本小史,冬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飛機等工業方面,類似的法律也獲得透過。
當政府加緊對工業的控制之際,軍方也加緊對政府的控制。“二二六事變”後,廣田弘毅(1878~1948)領導的新內閣成立。廣田在職僅幾個月,但很同情軍方的目標。他大幅增加軍事預算,獎勵重工業朝軍需工業方向發展,並重新制定只有現役海軍上將與陸軍上將才能出任陸軍與海軍大臣的原則。
同年11月,再度對蘇聯意向感到不安的日本與德國簽署###公約,義大利不久後加入。這個公約基本上是以交換情報的方式,彼此協助對抗共同敵國蘇聯的協議。
翌年,日本在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正式和中國開戰。合法派駐的日軍在北平(北京)附近演習時聲稱受到中國士兵開槍射擊,這一事變就這樣展開了,雙方進行了區域性地區的武裝衝突。事件很可能是日軍故意挑釁的。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四節 戰爭準備(2)
日軍進一步聲稱,有一名日軍喪生,但他們從未發表這人的姓名。對比之下,有些評論家認為這一事件是真正的意外事件。日軍和敵人交戰的紀錄至少暗示,一旦他們感覺這樣的交戰是不可避免的,他們有挑釁的強烈可能性。
在一個月內,衝突進一步升級至全面戰爭,儘管日本從未正式宣戰。
即使起初的衝突是偶發的,日本政府或天皇都沒嘗試阻止衝突升級。不僅不阻止,新任首相近衛文麿(1891~1945)積極主張對中國戰爭。中國在蔣介石領導下也無心退讓。
8月戰鬥蔓延至上海,11月上海淪陷。日軍然後轉進首都南京,12月南京在幾天的戰鬥後陷落。南京陷落後,日軍肆行屠殺、強姦、刑求、搶掠。中方死傷確切人數將永遠無法得知,中方估計的數目高達34萬人,而日方提出的數字低至3萬人。能夠確定的是,好幾萬人被殺,其中有許多人是平民。
日軍在南京的殘暴行為有些被拍攝下來。有些親身參加屠殺的日本士兵受良心責備,公開發表見證。當時派駐南京的天皇的弟弟三笠宮親王(1915年出生),許多年後接受一家大眾報紙訪問時,承認大屠殺發生了。但即使在今日,仍然有些日本人否認曾發生過南京大屠殺,包括位居高職者。而有些日本人也否認日本從事的戰爭是侵略戰爭。
南京大屠殺
令日本人吃驚的是,中國人在南京事件後沒投降。雙方陷入僵持狀態,日本有少許斬獲但沒什麼實質進展。日本領導人士開始擔心,中國戰役可能長期拖延並削弱日本,並暴露自己於蘇聯的攻擊下。這樣的擔心並非全無根據。蘇聯曾公開表達對中國的支援。在20世紀30年代晚期,蘇聯與日本之間也有逐漸嚴重的軍事衝突。最大的事件是1939年5月蘇軍協助在滿洲邊界諾門罕和日軍發生邊界戰的蒙古人。日軍損失將近2萬人,是明顯的敗仗。當德國違反德日###公約的精神,在1939年8月與蘇聯簽署互不侵犯條約時,日本更加驚慌。
日本感覺被德國背叛了。無論如何,當希特勒公開宣告亞利安人的優越性並形容日本人是“二等人種”時,日本對這位昔日偶像的信心已經受到挫折。不少日本人擔心德國可能把日本視為“黃禍”而與之敵對,而甚至諸如美國等的其他西方國家可能與德國聯手對付日本。他們從未能去除這樣的疑慮。
但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爆發)早期階段的成功向日本暗示,採取親軸心國(德國與義大利)政策將是有益的。結果,日本在1940年9月簽署三國同盟條約。這一條約的要點包括,假如任何締約國受到目前未在歐洲參戰或未參加中日戰爭的國家攻擊時,締約國承諾彼此協助。當然,這意指美國。
日本在亞洲的利益也被承認。這利益集中於日本領導的“大東亞共榮圈”的夢想。這是一個欠缺明確界定的夢想,但這一夢想的較理想化的版本甚至包括諸如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
三國同盟給日本在亞洲大陸擴大活動的信心。幾乎在條約於柏林簽署的同時,日軍移動進入法屬印度###北部。法國殖民當局沒什麼抵抗。美國以限制對日出口航空燃料、鋼鐵及廢鐵等物資作為反應,但避免訴諸軍事行動。正如對德國在歐洲的行動與三國同盟條約的簽署那樣,美國民眾對日本在亞洲的行動很氣憤,但一般而言,美國人民支援政府的不干預政策。
翌年(1941年)6月,德國撕毀互不侵犯條約,入侵蘇聯。至少當這時蘇聯與德國交戰時,日本感覺它在滿洲的領土將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