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令夕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0部分,三毛全集,朝令夕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鞋洞的銅釦,把這條皮帶打出了好多小洞洞。那個皮帶
銅釦,是先做木頭的模,再差上銅片,把花紋打出來的,這個,是丈夫的手工。
做好了皮帶之後,沒怎麼用它,也沒有丟掉。許多年也就過去了。
有一日,我的鄰居送來一個好大的牛鈴,是他以前在瑞士時存下的東西。十分
寶愛這件禮物,東擺擺,西放放,家中總也找不到一個貼切的角落給它。
就在一個深夜裡,翻箱子,翻出了那條當年手做的老皮帶,這時靈機一動,跑
到車房中去找工具,把皮帶環的一邊捲過牛鈴,成了一副帶子。這副帶子順手一掛
掛在書架上,就成了一個好畫面。
這一回,照片上的東西都跟著我飄洋過海的回到了臺灣,它們好似整個世界的
融合,在我小小的屋子裡,訴說著不分國籍、不分種族的那份平和之愛。
朋友常常笑我,說我的家等於卡夫卡書中的“城堡”,輕易不請人去,可說岔
遠也不給人進去,總結一句話∶“管得好緊。”
每聽這種話,總是笑著說∶“噯,沒有碗給你們吃飯呀!”
等到有一次由民生東路的房子移到現在定居的家來時,搬家工人對我說∶“小
姐,你的碗怎麼那麼多呀?才一個人。”
方才發覺,自己的碗盤實在太多了,如果客人肯用這種粗碗吃飯,請上十幾二
十個人根本沒有問題。
奇怪的是,一直把這些東西看成寶貝,反而忽略了它們的實用價值。這就失之
太痴,也不合自然。
後來家居生活中,開始用這種老碗裝菜裝做,每用到它們,心裡會對自己說∶
“真奢侈。”那種碗,最好不放白米,加些番薯籤進去煮來盛,可能更富田園風味
。
就在一個冬天的晚上,想到小攤子上的肉羹麵線,深夜裡捧了這個大碗,穿一
雙木屐,把整條安靜的巷子踏出卡卡、卡卡的迴音,跑到好遠的夜市去買面。當我
把這種大花碗遞給老闆娘時,她笑著說∶“呀唷!小姐,我這保麗龍做的碗沒有細
菌啦,你這種古早碗,看起來就怕死人呢。”
我捧著那碗冒著熱氣的面線,又一路卡卡、卡卡的走回來。那條巷子,因為加
添了這唯一的拖板聲,反而更加襯出它的寂靜。
照片中的左上方那個藍花大碗,是在淡水的鍋碗店裡找到的。那家店陳設的氣
派很大,由裡而外,放滿了各色各樣的食具━━都是現代的。幸好那位老闆娘大發
慈心,也具文化水準,溝通起來又快又幹脆。她,蹲在櫃子底下拚命的替我翻,翻
出了十幾個同樣的老碗來。說是同樣的並不精確,當年,那些花彩可是手繪的,看
似相同,其實細看上去,又沒有一隻是一樣的。也因為這十幾個老碗,使我和這家
人做了朋友,每去淡水,必然去打個招呼,問候一聲才走。
有趣的是,有一年回國,跑到臺南新營去看朋友,朋友問我想看什麼景色,我
說━━要看最老的鍋碗店,風景不必了。
右下方那一個平平的盤子,就在新營的老店裡被朋友和我翻箱倒櫃似的大搜尋
之下,出現了。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