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93章 順水推舟,漢道天下,莊不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見張昭如此激動,孫策瞅瞅周瑜,欲言又止。

周瑜這是擺明了坑孔融啊,張昭不僅沒發覺,反而主動往裡跳。看他那勁頭,甚至讓人懷疑他會不做渤海太守,親自去漠北訪學。

那什麼連山、歸藏就這麼珍貴?

他想不明白。

沒等孫策想明白,周瑜又和張昭聊起了一路上的風聞,尤其是對邯鄲縣的觀感。

張昭的心情本來就不好,一聊這事,心情更糟了。

可是以周瑜面前,他又不能拂袖而去,只能硬著頭皮,言不由衷地誇了幾句。

順著這個話題,周瑜語重心長的說,如今楊修、諸葛亮等人已經證明了度田可行,如何在不度田的情況下實現王道,就看張公你的了。

這不是你一個人的榮辱,是整個儒門的體面,萬萬不可大意。

說到最後,周瑜鄭重其事的向張昭行了一禮。

張昭頓時壓力山大,心情焦灼,如百爪撓心。

孫策在一旁看得清楚,目瞪口呆。

他知道周瑜不是一個小雞肚腸的人,但他更清楚周瑜對張昭沒這麼尊敬,這麼做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把張昭架在火上烤。

他不是對孔融有意見麼,怎麼和張昭槓上了?

就因為張昭收留了孔融?

張昭心情不佳,以身體疲憊為由,婉拒了孫策為他接風的美意,直接回驛捨去了。

孫策有些遺憾,埋怨周瑜道:“公瑾,何至於於此?”

周瑜瞅瞅孫策。“伯符,你是想將來在海外建國時,以他為相嗎?”

孫策被他說破心思,有些不好意思,顧左右而言他。“現在好了,不歡而散,接風宴沒了主人,你還要去喝酒嗎?”

“我無所謂啊。”周瑜擺擺手。“我剛從蘭臺借了兩部書來。要是沒酒喝,我就回去看書。”

孫策突然心中一動。“公瑾,你最近往蘭臺跑得很勤啊。”

周瑜有些慌。“有……那麼勤嗎?我是公事,奉詔而行。”

孫策嘿嘿笑了兩聲,意味深長地打量了周瑜一眼。

——

張昭休息了一天後,上書請求見駕。

劉協第一時間接見了他。

見禮完畢,劉協賜座,見張昭臉色不佳,眼圈還有些黑,連忙關心地問了幾句。

張昭昨夜沒睡好。

一方面,是被周瑜說的商朝遺民吸引住了。如果能取回連山、歸藏,補全三易,對儒門意義重大。

另一方面,他一路走來,看到了不少縣的發展情況,越看越覺得心虛。

他是儒生不假,卻也不是兩耳不問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儒生。在江東主政幾年,他深知禮義之外,錢糧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能安貧樂道的君子畢竟是少數,如果渤海的經濟民生與周邊郡國越拉越大,他的德政很可能無疾而終。

這可比王莽的失敗更挫傷人心。

畢竟王莽的失敗有天災人禍的成份,而他是在天子的保護之下施政,沒有外界壓力,就連百姓都是經過挑選的。這要是失敗了,還有什麼理由可講?

兩個問題困擾著他,讓他輾轉難眠。

聽天子問起,張昭知道失態了,連忙請罪,表示是車馬勞頓,水土不服所致。沒什麼關係,休息兩天就好了。

“我還以為你是憂心政務。”劉協開了個玩笑。“其實渤海的表現雖然不算上佳,卻自有可喜之處。我還在想著,要不要在中原也選幾個郡國,依渤海之例施行呢。”

張昭抬頭看著劉協,將信將疑。

“反對度田的人去了渤海之後,度田的阻力小多了。諸郡國能有現在的成績,也有渤海的一份功勞。如今中原度田進度遲滯不前,也許就是缺少像渤海這樣的選擇。”

張昭無語。

天子這是把反對度田的人當成不服教化的罪犯,把渤海當成流放地了吧?

他很想問,卻又不知道用什麼理由。

“聽說孔融去了渤海?”劉協轉換了話題。

張昭點點頭。孔融與孫策見過面,肯定瞞不過天子。

“他的確在渤海。臣起程之前,曾邀他同行。只是他無意奉詔,只想在渤海與好友讀書喝酒,還請陛下見諒。”

“是這樣啊。”劉協有些惋惜。“我來本還想委託他重修《孝桓帝紀》呢,既然如此,只好再找其他人了。匹夫不可奪志。他不願意來,總不能勉強他來。你說對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魂穿1922成為軍閥獨生子

金銀島的神龍

三國:我是趙雲他哥

久酒。

活見鬼

風歌WSL

異界特種戰神

毛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