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6章 女史蔡琰,漢道天下,莊不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是有漢四百年的制度變遷。漢承秦制,如何一步步演變成今天這般,其中利弊如何,又當如何改進,以適應當前的形勢。
二是學術變遷。以儒學為主,包括道法各家的學術是如何變遷的,其中又有哪些有利,哪些不利,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又該如何糾正。
三是當前形勢。要著眼於天下,分析各地經濟民生、風土人情,為朝廷制定平定天下,中興大漢做資料上的準備。
劉協最後又關照了一句,重點研究《太平經》,看看是什麼吸引了數以百萬計的百姓跟著造反。
他很快就要去河東,與白波軍接觸。在此之前,他必須做好理論上準備。
“陛下要去河東?”
“是啊,你覺得可行否?”
蔡琰沉吟了片刻。“臣在河東不足一年,且足不出戶,瞭解有限。不過曾聽先父說過,河東雖在司隸,卻與河內、河南不同,恐怕不是合適的龍興之地。”
“有何不同?”
“陛下能說得出幾個河東籍的大臣?”
劉協仔細想了想。結合兩世記憶,除了那些在後世聞名的徐晃、裴潛等人,他想得起來的也就是衛青和霍去病、霍光。
與並稱三河的河南、河內一比,河東就像是妾生庶子。
“這是朝廷有意為之,還是地理所限?”
“臣一時也說不清楚,但河東雖無世家,卻多豪族。地近匈奴,築堡自守者比比皆是,是以不懼官府,對朝廷也無太多忠心。如今天下大亂,百姓流離,陛下去河東,如何與豪強相處?”
劉協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他只知道歷史上的劉協雖然經過河東,卻沒有留在河東,以為當時的他不知道天下大勢,一心想回洛陽。現在看來,河東對朝廷沒什麼向心力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