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包餃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三章 三個月,最強軍工,包子包餃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更,補昨天的一更,眼睛好多了,下午努力碼兩章,至於更新問題實在不是我不想多更,關鍵是沒有什麼存稿,放心包子以後肯定會爆發的,謝謝兄弟姐妹們的支援,至於什麼刷票票,我只能說呵呵了!!!!感謝龍雲遊大海兄弟和南宮坤兄弟的再次打賞,謝謝支援!
----------------------------------------------------------------------------------------------
果不其然,組織上的選址意見和陳二是一樣的,把廠址選在了一個位置不錯的小縣城裡,那裡正好還有著一些荒廢了的廠房,只需要簡單的收拾一下就是可以再利用了。看到了上面的檔案,周亮也就是不好再說什麼了,畢竟他只是一個小小的副廠長,組織的命令還是要無條件執行的。
帶著蘇聯的專家們也去那個縣實地考察了一番,他們也是頗為的滿意,現在的東北可是正值寒冬,土壤早已經是凍得不能再凍了。這個時候要想興建新的廠房那絕對是極為不容易的,靠人力指不定得是幹到什麼時候了,雖然眼前的這個廠房破了點,起碼是能夠遮風擋雨了,等明年新廠房就是可以投入建設了。
得到了蘇聯專家們的同意,陳二他們這些人自然也就是搬到了這個小縣城裡,縣城雖小,可是因為他們這些人的到來也是帶來了那麼一絲絲的生氣。更何況陳二知道,一旦機床廠開工,那可是會給附近的人民帶來很多的就業機會的,這個小縣城想來很快的就是會發達起來了,這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新建成的鐵路正好穿過這座縣城,交通永遠是制約一個地方發展的咽喉,現在交通也是方便了,那這座小縣城發展成為一個大的城市也是指日可待的。又過了兩天,一列從蘇聯出發的列車終於是到達了這裡。車上滿載著各種各樣的裝置以及一些蘇聯的技術人員,看到這些陳二的心一下子也是沸騰了起來。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可是眾人最為忙碌的時候了,因為火車上的那些機器都是屬於極重的東西,況且現在可是沒有什麼拖車之類的,只能是靠著人拉馬拽慢慢的挪動。經過幾百人日夜的奮鬥,機器終於都是完好無損的安裝到了廠房裡面,現在只等原材料一到,他們就是可以正式的投入生產了。
看著廠房裡的這些鐵傢伙,李軍不由的說道:“二哥,你還別說,這些東西看上去還真是不錯,比咱們兵工廠裡的那些破機床看起來可是新多了。就是咱們現在不知道怎麼用,還得靠那些蘇聯的技術人員操作。”
陳二笑著說道:“不要擔心,咱們中國人最大的優點就是不恥下問,善於學習。只要咱們認真的觀察,哪怕是有一個人從蘇聯的技術人員那裡學到了真本事,以後一傳十,十傳百的大家就都是會了。我現在更擔心的是原材料的問題,畢竟現在咱們國家的鍊鋼廠也是剛剛成立,不知道煉出來的鋼材能不能達到標準。”
李軍拉著陳二邊走邊說道:“你就別在這裡杞人憂天了,我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鍊鋼廠不也是蘇聯人援助建設的嘛。再說咱們國家在鍊鋼技術上還是可以的,以前不是照樣靠那些鋼材來製作槍械和其他的武器。”
陳二隻能是呵呵一笑,李軍是說的不假,解放前的中國的確是用自己生產出來的鋼材製作各種輕武器。可是李軍卻忽略了一個大的問題,鋼材的質量直接的就是影響到了武器的效能。就拿簡單的一支步槍來說吧,設計的時候明明有效射程是四百米,可是到了實際生產出來的時候能有三百米就是不錯了。
而且一旦鋼材不過關,那槍械極易出現卡殼和炸膛等危險,而且在長時間的射擊中,槍管也是更加容易出現發熱乃至報廢的可能,這絕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東西。更別說以後想要研製飛機坦克了,想要戰鬥力卓越的武器,在材料和技術方面那是缺一不可的,當然也離不開一個合格戰士的操作。
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一天的時間終於是完成了所有機器的最後除錯,現在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這幾天可能是也把這些蘇聯專家累了一個夠嗆,每天要盯著各種機器的運輸不說,還要精確地完成安裝。最為關鍵的是這裡的中國人在這方面根本是一點也不懂,幾次都是把機器擺錯了位置,弄的幾個蘇聯專家就差罵娘了。不過看在好飯好菜招待他們的份上,最後還是壓下了自己心中的怒火。
吃過了飯,陳二就是一個人把自己關在了書房裡,明天第一批鋼材就是要運抵工廠了,明天他們這個機床廠就是可以正式的投入生產了。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