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火大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八章 天災人禍,單機版山寨主神,耳火大帝,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旱災對他的影響微乎其微,根本就不能給他的修煉與生活帶來任何的困惱。
耿天樂搖搖頭,既然不能釣魚,那就到城鎮裡看看吧,沒有了鬼子的壓迫,也不知道城鎮變得怎麼樣了,不過應該會比半年前好的多吧,劉湘看上去也是一個好官,不會做出什麼收刮民脂民膏的事情。
耿天樂順著河床向上遊走去,隨著不斷的前進,他發現旱災比他想象的還要嚴重的多,各種枯死的植物遍地都是,還有龜裂的大地,一眼望去簡直是觸目驚心,這樣的情景根本就不是和平年代的他所能想象出來的。
這裡可不是前世的發達社會,可以實現人工降雨,或者南水北調,因為乾旱,很多地方都已經完全荒廢了,變得荒蕪一片,一路上耿天樂根本就沒有看到任何人跡,連動物都沒看見幾只。
耿天樂快步向前,終於來到了城鎮之前,而他也看見了現在四川人民的現狀。
還未進門,大門口一大堆衣衫襤褸的老人和幼兒已經有氣無力的或坐或躺佔據滿了大門附近,在他們的身前是一些破缺的瓷碗,大多數人碗中都沒有任何的東西,而有著吃食的碗裡,也僅僅只是一些疑似泥土的在他們的碗中。
這是觀音土嗎,耿天樂聽長輩說過這種特殊的泥土,這些像白色糯米粉的泥土就是當時的災民唯一能找到的一種可以食用的泥土,雖然它還是會吃死人,但是隻要不是一直吃,還是能頂上一些時日的。
這無疑是飲鴆止渴,但是連這土都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從這些老人的眼中,耿天樂沒有看見半點的色彩與希望,有的只是麻木與死氣。
這個時期的四川真是多災多難,雖然在耿天樂的幫助下,這裡的日軍部隊已經潰敗,但是*沒了,天災卻又接踵而來。
不論前世還是現實世界,耿天樂又哪裡見過這樣貧瘠沒有希望的生活,麻木不仁、行屍走肉,他們已經是山窮水盡了。
耿天樂心情有些沉重,但他還是走進了城鎮大門,想要看看旱災對人們的影響到底有多麼大。
一路上,耿天樂看到了太多的慘狀,瘦骨嶙峋的平民遍街都是,因為數月大旱,糧食歉收,又導致爆發更嚴重的饑荒,整個城鎮都是死氣沉沉,沒有人有心情和力氣發出一點的聲音,看上去就猶如一座死城。
耿天樂想了想再次來到了他第一次住宿的客棧,所幸那個店家掌櫃子還認識耿天樂那個煞星,也沒讓耿天樂多費口舌,在耿天樂的盤問下,立馬一五一十的把四川目前的情景告訴了耿天樂。
情況簡直是糟糕無比,不僅是耿天樂所在的城鎮,災情已經蔓延到川南的十八個縣,簡直是餓殍遍地,怵目驚心,很多人都遠離他鄉,逃荒到了更遠的地區,但是就算是這樣,大半的人估計還是會在逃亡的半途中因飢餓,因缺水,因疾病,因過勞而死亡。
雖然政府撥下了一百萬銀元的救濟款,但平分到全省四千萬人手中只剩杯水車薪,而且不少每一個官員都是清官的,這些政府的政策根本貫徹不下來,雖然沒有全部被吞沒,但是這些本就不多的救濟款還是被有些不良官員從中截留了一些,這個城鎮的當地救濟委員會就說過,只有少量的款子,對眼前的災情他們根本就無能為力。
川民不幸,因旱災肆虐,草根樹皮食盡,因爭水而釀成人命,甚至盜屍為糧,舉家自盡,處處可見。
而觀音土畢竟不能多吃,不少吃觀音土苟延殘喘的人也是上吐下瀉,把泥土連膽汁都吐了出來,但這些人還算幸運,有的人更是連吐都吐不出來,直接因為被土堵住食道而生生噎死或者說是餓死了。
註解:從1930年到1937年,是四川近代歷史上天災*頻繁,民不聊生的年代。旱災,水災,雹災,蟲災,匪災……連年不斷。據當時報紙和省“賑濟會”公佈的資料,1932年全省有16縣受災,1933年增至53縣,1934年為101縣,1935年為108縣,1936年,1937年幾乎無縣不災。而*更可怕,軍閥割據,連年混戰,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富戶乘勢囤積居奇,米價瘋漲。水旱災嚴重的1934年,饑民靠野草,樹葉,樹根,白泥(俗稱觀音土)苟延殘喘。
聽到掌櫃子的講解和一路上所見到的慘狀,耿天樂的心更加沉重了,他還做不到鐵下心腸,無視這一切的程度,不被他看見就算了,但是既然被他知道了,而他自己的揹包中又有著無數的糧食與飲水,那他不為這些災民做些什麼,耿天樂真的會良心不安的。
這不是一兩個災民,而是數以萬計的人民,而揹包中幾乎數不勝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