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6部分,臺灣娛樂1971,散發弄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驥不知道的是,若非是因為王梓鈞把王氏影業做大。吸引了不少香港導演和明星到臺。灣來拍戲,臺。灣電影此時已經撲得沒臉見人了。
1984年香港電影的總票房本該是5。6億美元,但因為程龍、周潤發等影星在臺。灣拍戲,以及臺。灣的投資商沒有像平行空間裡那樣大肆在香港撒錢投資,致使臺。灣電影1984年總票房超過6億美元,而香港的票房總額卻只有2。6億。比平行空間裡少了一半。
“是啊,所以我們不能原地踏步,如果第一影業機構和中影合作拍一部高質量的大片,想來運作得當,票房也是有保證的。”黃漢卓說道。
明驥一把年紀了,可不會被黃漢卓幾句話就忽悠得跟著投資,他拿起筆在策劃書上一劃,將8000萬投資預算改成了5000萬,遞給黃漢卓道:“一家出一半的錢,另外我負責去找王梓鈞,借幾個優秀的特效師。”
8000萬美金黃漢卓拿不出來,但8000萬新臺幣他還是有的。這一次來找中影合作,不過是想分攤風險,順便藉助一下中影的發行渠道而已,沒想到明驥謹慎得有些過頭了,居然只肯投資2500萬。
“這樣吧,我先叫人把劇本寫出來。”黃漢卓站起來說。
“也好,投拍電影盲目了不好。”明驥點頭道。
“那我先告辭了。”黃漢卓收回自己的電影策劃方案。
等黃漢卓一離開,明驥就讓自己的秘書把中影公司的金牌編劇張永祥找來,囑咐道:“老張啊,給你佈置個任務。''”
“老領導你儘管吩咐。”張永祥道。
“王氏影業的那部《et》你看過沒有?”明驥問。
張永祥讚不絕口道:“看了,很不錯的一部電影,文藝性和商業性的平衡把握得很好,成|人和小孩兒都愛看。聽說王導演為了拍一個兩三秒鐘的鏡頭,就專門搭了個攝影棚,花了幾百萬臺幣,這種敬業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公司準備過年後拍攝一部大片,就像《et》那種。”明驥道,“也不一定非要科幻片,但一定要有令人震撼的畫面,我們也要嘗試一下新的特效元素嘛。劇本就交給你寫了,場面不要怕寫得大,只要預算不過億,我都可以拍板。”
“我來寫?”張永祥驚訝道。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寫過《養鴨人家》、《小城故事》、《吾土吾民》等上百部又叫好又叫座的劇本,可那大都是文藝片。讓他寫商業大片的劇本,他心裡還真沒什麼把握。
()好看的txt電子書
“不要沒信心嘛,我相信你能寫得好。”明驥道,“就這麼說定了,過完年把劇本拿給我看看。”
“好吧。”張永祥勉為其難地答應。
卻說另一邊,黃漢卓回到自己的第一影業之後,便把電影策劃書一摔。將策劃與編劇人員喊來:“現在有一個任務,過年之後公司要拍一部商業大片,你們下去商量一下。我要一個具體的方案,不要像這種模稜兩可的。”
明驥和黃漢卓顯然是被《et》的票房刺激得眼紅了,同時也感到了電影新時代的來臨。那就是大投資大製作。以前的小打小鬧,很大程度是受限於電影市場的容量以及經濟環境的原因,投資越大風險越大,不是每個人都像王梓鈞那樣能預知未來。
但現在經過多年的開拓,東南亞和日本、韓國電影市場已經足夠成熟,甚至歐美市場也有可以少量的華語影片份額。
既然市場已經擴大,那麼再一味的小打小鬧就顯得小家子氣,像中影和第一影業這種上規模的電影公司,一年怎麼得有一部商業大片吧,否則真的沒臉出來見人。
明驥和黃漢卓是從整體的電影市場環境和公司前景考慮。所以決定拍攝商業大片。與此同時,被《et》票房刺激的許多中小電影公司,也在計劃著要拍科幻片,他們想得沒那麼多,僅僅是因為《et》大火。想要跟風撈一票而已。
一個星期很快過去,《et》的臺。灣首周票房新鮮出爐——6800萬臺幣,特別是上映的第四天,單日票房居然達到了1100萬。
瘋了!
臺。灣的導演們,終於體會到這幾年好萊塢同行們的感受,有王梓鈞這個票房妖孽在。他們的成績都不敢拿出來比。
臺北街頭,臺視的主持人對著攝像機鏡頭說道:“今天是週末,我現在站在西門町金獅影院的大門外。大家現在可以看到的是,平均票價比其他地方高出兩成的金獅影院,如今排隊買票的影迷已經排到街面上。由於《et》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