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部分,佛是一棵樹,敏兒不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日本企業家們在談論企業目標、經營哲學時,與其說是產業者在發表經營心得,還不如說是一位宗教得道者在傳教佈道,他們的談話充滿了哲學思想,“企業生存目的,企業如何生存”這些現代管理問題經過他們的註解都提升成整個社會,整個人類的發展、生存的哲學問題。有的企業直接將宗教問題匯入企業的經營哲學中。如豐田汽車公司就明確提出:“尊崇神佛,心存感激,為報恩感謝而生活。”正是這種“感激、報恩”的思想,使企業員工的奉獻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生產已不單單是滿足個人物質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能給員工這種精神上的滿足。
由於宗教的影響,導致了企業的經營哲學都以倫理思想為基礎,再加上各個企業家的觀點,到處開花結果,形成了仿如宗教的各種流派,而企業好像是各種宗教,不過這只是侷限在各個企業內部而已,我們不妨把它稱為“企業宗教現象”。
除經營哲學之外,日本企業日常的一些常規活動也帶著濃厚的宗教色彩。在松下王國裡,它的每家公司都設有一個道場,專門用來供奉佛像,公司的高階職員每週都要來這裡,由主持道場的和尚給他們講法,使他們淨化心靈,更好地執行公司的有關命令。作為松下創始人的松下幸之助被譽為“經營之神”,他一生中最尊重的顧問也是他的經營導師就是一個和尚——日本近代著名的高僧加騰大觀(注4)。師徒兩人最成功的合作,就是透過各種宗教活動,將企業與宗教的各種教義、精神和公司的運作巧妙結合起來,然後灌輸給企業員工,使他們相信工作目的並不只是為了個人和社團,更多地是追求人類生活的共同幸福。
模組三:做正確的事情為自己負責(6)
在這些成功企業家的言詞裡,處處體現著“因果報應”、“順應同化”的宗教精神,他們用這種充滿靈性的宗教手法來解釋企業與社會、員工與上司以及員工之間的相互關係,強調人與人之間必須以“仁愛”的態度來相處,企業發展以人為主,貫徹這種人本主義就是“和”的精神。利用宗教活動,企業家很好地協調了企業管理部門之間的關係,同時也把下屬的思想引到他們所希望的境界,從而在管理層內部形成統一的指導思想,避免了企業的內耗。
朝會、晚訓、社歌等可謂日本管理方法上的一大特色,在公司每天上下班前的二十分鐘裡,所有員工都必須集中在一起高唱社歌,背誦社訓或檢查自己的過失。他們深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所有員工心靈的一致。更加令人驚奇的是,他們真的做到讓每個員工就同一個問題作出完全相同的回答,而且這是他們所達成的“共識”。據說無論你問松下公司的任何一個員工,他們公司生產什麼?他們都會一致回答說:“我們公司是培訓人才兼生產電器的公司。”可見他們對人才的重視和對公司經營哲學的執著追求。這些如同佛教和尚每天敲鐘唸佛,基督教徒的禱告一樣,在每天不斷地重複強調之下,每個人都不知不覺地被潛移默化了。
日本企業就像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宗教,都具有自己的宗教思想,企業最高領導者就是教主,他為實施自己的教義,不斷向他的教徒傳播他的經營哲學,企業員工則是一群宗教的狂熱信徒,為維護他們的信仰,可以捨身取義,這也不難想像日本企業為什麼能夠在全世界取得令人難以想像的成績。
或許你會覺得日本企業的成功,其中隱含著其民族精神的特殊性,並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準。或許你會覺得西方企業的成績是因為上帝的“恩惠”,誰叫他們離上帝生活得近一些呢。而我們歷史上的輝煌,要遠遠大於他們現今的驕傲。
無論過去、現在、未來,在任何時間段,隨便什麼環境下,企業想要發展,必要的條件就是團結和凝聚。所以我們需要的,是一種信仰。一種為自己負責的信仰,一種去做正確事情的信仰;一種渴望成功的信仰。
話說一位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滿地都是寫了字的廢紙。“怎麼啦?”老和尚問。“寫不好。”老和尚撿起幾張看:“寫得不錯嘛,為什麼要扔掉?又為什麼哭?”小和尚繼續哭:“我就是覺得不好。我是完美主義者,一點都不能錯。”
老和尚拍拍小和尚:“問題是,這世界上有誰能一點都不錯呢?你什麼都要完美,一點不滿意,就生氣,就哭,這反而是不完美了。”小和尚把地上的字紙撿起來,先去洗了手。又照照鏡子,去洗了臉;再把褲子脫下來,洗了一遍又一遍。
老和尚問:“你這是在幹麼啊?你洗來洗去,已經浪費半天時間了。”小和尚說:“我有潔癖!我容不得一點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