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部分,南海風雲錄,辛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弦徊憬ㄒ榧裝澹��ㄔ諢�【�弁獾囊黃�饉��蚶錚�媚切┦苑稍焙脫芯吭泵牽��級源誘饉一醮�掀鸞搗苫�目翁飩�猩疃忍剿骱脫盜貳�
第三十二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
() 飛機攜帶魚雷的問題基本已經解決,現在需要的就是一艘真正的飛機母艦,而不是那艘舊貨船。經過1個多月的爭論,海軍造船工程師們終於把母艦的圖紙弄了出來。
這艘飛機母艦的大概引數和羅莎莉亞號差不多,只不過大部分地方都由民用船隻的標準,提高到了軍用船隻的標準。
船體長200米,船體寬27米,吃水7。6米,標準排水量16000噸,滿載排水量20000噸,由8座蒸汽輪機帶動4個輪軸推進,輸出功率110000馬力,最高航速30節,裝滿3700噸重油可在15節航速下可以續航7000海里,乘員1200人,可攜帶6架偵察機和44架魚雷機或轟炸機。
這艘飛機母艦的甲板不是簡單的從頭通到尾部,而是做左舷多出一塊斜角甲板,而這塊多出來的甲板除了為右舷的偏離艦船中軸線的指揮塔配重以外,還能在甲板上飛機起飛的同時降落飛機,從而大大提高母艦起降飛機的效率。
這個斜角甲板不是劉芾憑空想象出來的,雖然他也知道後世的航母大多有這種甲板,不過他不知道這種甲板的具體資料,比如角度啊,長度啊什麼的。不過這難不住劉芾,他拿著《艦船知識》雜誌,找到了一副航母的圖片,然後把甲板的大概形狀臨摹下來,交給那些工程師去測量,大概的角度、長寬比啥的就都出來了。
由於當時的飛機都是雙翼機,速度慢,但起飛和降落跑道也短,所以這個飛行甲板上並沒有動力彈shè裝置來幫助飛機起飛,也不用在甲板前端建造幫助起飛的坡度。
這艘母艦在甲板下方有一層機庫,寬20米,高7米,長170米,用防火隔斷門分割成了3塊,可以停放30架備用飛機。
出於打不過就跑的原則,劉芾沒有讓工程師們為這艘母艦的船體和甲板加裝過於厚重的裝甲,在水線附近,也只有100MM不到的裝甲。為了使船隻抗沉型更好,工程師們在內部結構上,安排了儘可能多的防水隔艙。
在母艦的武器裝備上面,劉芾更是獨斷專行,否決了好幾種加裝各種口徑艦炮的建議,只要求在母艦上安裝雙聯75MM高平兩用炮6座,三聯19毫米機關炮6座,就再也不答應安裝任何武器裝備了。
對於這種皮薄餡大的母艦,不僅海軍工程師們不太看好,就連海軍高階指揮官們也很是鄙視,也沒有顧忌劉總統的權威,當面提出疑問的就有好幾位。劉芾對於大家的提問,選擇幾個重點部分做了解答。
首先就是船體裝甲和艦上武器的問題,海軍軍官們提出了船體太過脆弱,艦炮口徑太小,連一艘巡洋艦都打不過。劉芾的回答就是,這種母艦,會在100海里甚至200海里以外發現並攻擊敵人的軍艦,不存在和敵人近距離互shè的問題,而且每艘母艦都會有幾艘甚至十幾艘的驅逐艦和巡洋艦在周圍保護,與其裝上厚重的裝甲而用不上,不如干脆取消裝甲,騰出寶貴的空間和重量,多裝點燃油或者飛機。
其次,就是對使用這種小飛機去攻擊對方大型戰艦的可信度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劉芾充分發揮了他作為臺灣總統和三軍總司令的權威,直接一句話就把這個問題給攔住了:我說成就成,潛艇和魚雷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最後,就是這艘母艦的使用問題,由於這種使用母艦運載飛機和對方艦隊作戰的模式有點超前,臺灣海軍中還沒有誰會使用這種戰術,不管臺灣海軍,世界海軍裡也沒人懂,所以連請教都沒處去請教。對於這個問題,劉芾沒啥好主意來解決,無非就是一個多練習多演習唄,至於真打起來會是啥具體效果,那就問老天爺去吧,這個不歸劉芾管。
由於羅莎利婭號的船體建造已經基本完成,現在正在舾裝,再加上有了建造洲級重巡和羅莎莉亞號的經驗,所以這艘被劉芾命名為建設級“大衛號”的母艦繼續選擇在基隆海軍造船廠建造,並且建造時間縮短為10個月左右,不過後期舾裝的時間還不能確定,畢竟船體上安裝的大多是一些新式的裝備,不僅建造人員沒有經驗,而且設計人員也需要一邊安裝一邊微調。
解決完飛機母艦和海航飛機的研究、定型和生產問題,還不能讓劉芾放心,因為一個以飛機母艦為中心的艦隊裡,不僅需要強大的飛機母艦,還需要航速、火力和航程都很合適的驅逐艦和巡洋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